套現50億救助碧桂園?楊惠妍折價出售物業股份 上市后最大一筆減持
-
收藏
0
物業管理行業的“絕對”龍頭,中國最大的物管公司之一碧桂園服務昨晚突然被大股東減持2.37億股,套現超50億港元。
具體來看,昨日深夜,碧桂園服務發布公告稱,控股股東楊惠妍全資擁有的必勝有限公司將出售其持有的2.37億股股份,按每股21.33港元計算,折價約12%,預計套現約50.55億港元。
值得注意的是,這是碧桂園服務上市以來的最大一筆減持計劃,也是楊惠妍的首度減持,而楊惠妍此次還精準套現在了高位,近期由于房地產行業政策利好疊出,導致相關股票整體大幅上漲,數據顯示,碧桂園服務今年10月底股價則一度低至6.52港元,但經過連續上漲后,一度漲至24.40港元,這一價格是10月底低位的接近4倍。
減持的消息發布后,今天一大早,港股碧桂園服務開盤快速下挫,截止收盤,跌16.99%,股價暫報19.88港元/股,市值跌破700億港元。
01
上市以來最大一筆減持
對于楊惠妍此番減持股份的原因,碧桂園服務方面暫未回應,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和歷次減持相比,碧桂園服務本次減持是其上市以來最大一筆。
據媒體統計,2020年1到5月期間,碧桂園服務市值突破千億后,總裁李長江、執董肖華、郭占軍和時任非執行董事的伍碧君,先后多次減持,合計套現3.7個港幣小目標;2021年4月,總裁李長江在股價歷史高位時減持了24萬股,套現1120萬港幣;2022年1到10月,執行董事郭戰軍,肖華先后減持60萬股,18萬股……
而本次董事會主席楊惠妍減持2.37億股,套現總金額達到了50.55億,堪稱歷史之最,那么問題來了,楊惠妍如此大手筆套現,到底要干啥呢?
據界面新聞報道,根據一些私募基金人士的分析,楊惠妍此次出售碧桂園服務的股權,或許與地產平臺碧桂園的資金需求直接相關,另一位地產人士甚至直言,“楊氏家族或許會將碧桂園服務套現的50億港元通過借款等方式直接支援地產公司。”
值得注意的是,楊惠妍此次減持碧桂園服務,正值“兄弟公司”碧桂園“缺錢”的時候,據碧桂園財報顯示,截至2022年6月30日,碧桂園擁有可動用現金余額約1479.8億元,排除244.93億元受限制資金,仍有約1235億元,同時,有息負債余額為2937億元,短期借款為728.5億元。
也就是說,現有資金難以覆蓋有息負債,而截至今年上半年,碧桂園的負債總額約1.59萬億。
02
已三次配股融資超115億元
為了還債,碧桂園如今已經在短短幾個月以來進行了三次配股。
12月7日早間,碧桂園在港交所公告稱,公司擬配售股份合共17.8億股,配股價格為每股2.7港元,配售事項的所得款項總額約為48.06億港元,所得款項凈額估計不少于47.41億港元,將用于為現有境外債項進行再融資和一般營運資金。
在此之前,碧桂園已經分別在今年8月和11月完成了兩次配股融資,其中,8月份合計配售8.7億股股份,配股所得款項總額約為28.28億港元;11月份合計配售14.63億股,配售所得款項總額約為39.2億港元。
若算上最新的這次配股,碧桂園年內三次配股的總融資額合計為115.54億元,不過,有相關人士表示,“盡管11月以來優質民營房企的境內融資環境有所改善,但額度仍然有限,落地速度不會那么快。”
此外,據界面新聞報道,有證券研究人士表示,當前的融資支持政策主要聚焦在境內,房企的境外融資渠道仍處于停滯,港股公司通過增發或者出售股權能夠有效補充海外資金,以應對境外債。
而據DM數據,截至目前,碧桂園流通中的境外債共有18只,總存續金額約114億美元,其中最近到期的一只債券為2023年1月17日到期的6.25億美元債券,除此之外,碧桂園2023還有一筆將于12月5日到期的30億美元債券。
03
未來2年的財務情況或將不容樂觀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目前碧桂園的銷售額仍是業內第一,但從碧桂園今年以來的銷售額等問題來看,確實不容樂觀。
2021年全年,碧桂園累計權益銷售金額為5580億元,同比下滑2.2%,值得注意的是,這也是碧桂園自上市以來首次出現規模負增長,進入到2022年,碧桂園的銷售非旦沒有起色,和去年相比,碧桂園的銷售額卻出現了明顯的下滑。
根據碧桂園的月度經營簡報,今年1-11月,碧桂園累計實現權益合約銷售金額為3354.4億元,同比下降37.75%,銷售層面表現不佳,碧桂園的財務狀況也變得不容樂觀。
據碧桂園2022年半年數據顯示:截至6月末,碧桂園實現營業收入1623.6億元,同比下降30.89%;銷售成本1451.53億元,同比下降23.06%;毛利潤約172.1億元,同比下降62.82%;凈利潤約19.1億元,同比下降91.49%。
值得一提的是,國內地產銷售是以期房為主,合同銷售確認為營收的時間周期一般是1-3年,因此,對于地產企業而言,合同銷售金額對應的是未來1-3年后的業績表現,這就意味著,碧桂園未來2年的財務情況將不容樂觀。
04
被曝頻頻出現樓盤質量問題
另據中華網山東頻道報道,前段時間在網上瘋傳的一張截圖,又掀起了碧桂園的危機風波,截圖中群名顯示“監管銀行通知群”,要求凍結福州市所有的碧桂園項目的監管賬戶——“全市范圍內(含縣市區)所有碧桂園項目的監管賬戶馬上凍結,未經審批不得出款,包含已驗收交房項目,請各單位予以支持配合。”
引發的原因就是碧桂園詬病已久的房屋質量問題,碧桂園在福州的一個項目“三江理想城”因為項目的主體質量有問題,沒有達到建設局的交付標準,經過多次維繕依舊達不到業主們的預期,業主要求退房未果后開始進行信訪。
加上前段時間長沙自建房坍塌的惡性事件,高層指導意見下發,碧桂園終于是再次自食惡果,為什么是再次呢?早在2018年碧桂園的六安碧桂園工地板房坍塌事件就鬧得沸沸揚揚,碧桂園董事長更是親自出面道歉,然而碧桂園的房子質量依舊是那個樣子,沒有任何改變。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文章僅作為資訊傳播使用,既不代表任何觀點導向,也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猜你喜歡
再見,楊國強,再見,地產的黃金年代
很多支撐行業上升周期的基本面已經改變,而2022年就是關鍵的轉折期。這一年,我國城鎮化率達到了65.22%,而人口則進入了負增長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