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績探底、頻吃罰單、不慎“踩雷”的興業銀行,有何難言之隱?
-
收藏
0
號稱“同業之王”的興業銀行近期麻煩事還真不少。
從業績來看,2023年一季度實現營收554.1億元,同比下降6.72%,降幅位居9家A股上市股份行中首位;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251.15億元,同比下降8.93%;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250.41億元,同比下降9.02%。
值得一提的是,興業銀行業績已觸底,也是2家營收及凈利雙降的A股上市股份行之一。
近日興業銀行股價也在持續回落,已由5月9日的收盤價17.56元/股跌至5月15日收盤價的17.25元/股。
資料來源:百度股市通。
此外,興業銀行還頻吃罰單,更是因票據業務違規連吃5張罰單,并深陷自曝違規擔保的“三盛系”漩渦中,“踩雷”2億元,去年三季度信用卡投訴量更是位居股份行之首。
興業銀行有何難言之隱?
01
營收、利潤雙降,但資產質量穩定
據公開資料顯示,興業銀行是12家全國性股份制銀行之一,第三組系統重要性銀行,成立于1988年8月,是經國務院和人民銀行批準組建的我國首批股份制商業銀行之一,總部位于福州,2007年2月在上交所公開上市。
興業銀行網點覆蓋面較廣。截至2022年末,興業銀行在全國主要城市設立了45家一級分行和2062家分支機構,在上海、北京設有資金營運中心、信用卡中心、資產托管部和投資銀行部等總行經營性機構,是擁有最多金融牌照的商業銀行之一,目前已經從單一銀行逐步演進為以銀行為母體,涵蓋信托、租賃、基金、消費金融、期貨、資產管理、研究咨詢、數字金融等在內的現代金融服務集團。
據2023年一季度財報顯示,興業銀行營收同比下降6.72%至554.1億元,降幅在9家A股上市股份行中居首位。其中,實現利息凈收入354.39億元,同比下降6.18%,主要是受年初LPR重定價影響;實現非息凈收入199.71億元,同比下降7.66%,主要是受理財、財富代銷等手續費收入下降影響。
再來看盈利能力,興業銀行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同比下降8.93%至251.15億元,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同比下降9.02%至250.41億元。
資料來源:興業銀行2023年一季度財報。
值得慶幸的是,興業銀行資產質量穩定。
截至2022年末,興業銀行總資產98,270.29億元,較上年末增長6.05%;歸屬于母公司股東權益7,722.82億元,較上年末增長3.50%;客戶存款余額48,974.89億元,較上年末增長3.39%;客戶貸款余額51,404.16億元,較上年末增長3.16%。
資料來源:興業銀行2023年一季度財報。
2022年末,興業銀行不良貸款余額558.78億元,較上年末增加13.90億元,不良貸款率1.09%,與上年末持平;關注類貸款余額739.64億元,較上年末減少0.51億元,關注類貸款占比1.44%,較上年末下降0.05個百分點;撥備覆蓋率232.81%,較上年末下降3.63個百分點。
為確保資產質量平穩運行,興業銀行堅持“做實分類、做實質量、做實處置、做實效益”的資產質量管控原則,充分暴露風險、及時化解處置不良,為保持高質量發展夯實基礎。從結果來看,效果還是有的。
02
被交易商點名,頻吃罰單
除了業績探底外,興業銀行還被交易商協會點名、頻吃罰單。
今年初,交易商協會網站公布六則自律處分信息,其中興業銀行赫然在列。
根據2022年第27次自律處分會議審議決定顯示,興業銀行作為債務融資工具主承銷商及簿記管理人,在承銷發行工作開展中,因存在違反銀行間債券市場相關自律管理規則的行為而被點名,后經自律處分會議審議,對興業銀行予以警告,責令其針對本次事件中暴露出的問題進行全面深入的整改。
具體違規行為包括:其一,低價包銷多期債務融資工具,影響了市場正常秩序;其二,多期債務融資工具的簿記建檔利率區間未在充分詢價基礎上形成,發行工作程序執行不到位、工作開展不規范。
事實上,興業銀行并非“初犯”。早在2020年5月,興業銀行就曾因承銷環節違規受到自律處分。
更夸張的是,去年興業銀行連吃三張罰單,處罰金額合計620萬元。
10月,根據銀保監會行政處罰信息顯示,興業銀行因在理財業務方面存在多類違法違規行為,被合計處以罰款450萬元;11月4日,興業銀行又因債券承銷業務嚴重違反審慎經營規則,被處以罰款150萬元,同時時任興業銀行合肥分行行長榮益民、興業銀行合肥分行副行長許捷,因對上述行為負有責任均被處以警告;好巧不巧的是,就在同一天,興業銀行漳州分行也因未按規定報送案件(風險)信息,被漳州銀保監分局罰款20萬元。
當然,這也只是興業銀行及旗下分支機構頻吃罰單的冰山一角。去年6月,興業銀行昆明分行因違規發放虛假商用房按揭貸款等被罰款130萬元;當月,興業銀行被黑龍江銀保監局連開15張罰單,四家分行、支行共計被罰款120萬元;7月,興業銀行三處支行因個人貸款業務嚴重違反審慎經營規則,連收三張罰單共計被罰150萬元。
一張張罰單的背后,直指興業銀行內控管理不到位。
03
摘得“被投訴之王”稱號,踩雷“三盛系”
龐大的訴訟量,也令興業銀行倍感“頭痛”。
今年初,銀保監會發布的《關于2022年第三季度銀行業消費投訴情況的通報》顯示,銀行投訴問題依然突出,銀保監會及其派出機構于2022年第三季度共接收并轉送銀行業消費投訴共計75627件,其中涉及信用卡業務投訴38016件,占投訴總量的半壁江山。
在股份行中,信用卡業務投訴量的中位數為2166.5件,其中興業銀行以4038件霸居榜首,無疑是2022年第三季度信用卡業務投訴量最多的銀行,也順利從浦發銀行手中奪得信用卡“被投訴之王”的稱號。
不僅如此,分季度來看,在2022年銀行業消費投訴情況的通報中,興業銀行信用卡一直都是比較靠前的。這無不說明興業銀行在信用卡業務的開展中存在較大的問題,在信用卡業務競爭越來越激烈的今天,若不能及時整改,掉隊或為必然。
另通過在黑貓投訴平臺中檢索“興業銀行”關鍵詞,截至5月15日共有1萬多條投訴記錄,其中因信用卡業務被投訴的更是屢見不鮮。
資料來源:黑貓投訴平臺。
據一名投訴者稱,“本人在興業銀行用信用卡已有10多年了,普通的一個額度,這么多年累計付利息和不合規的利息高達6萬多,請問一張普通額度的卡,怎么會有如此的高額利息呢?不明不白的捆綁息費,違約金也付了很多?!?
此外,暴力催收、電話騷擾也是興業銀行被投訴的“重災區”。
“人倒霉了喝涼水都塞牙”,本以為就是一筆簡單的借款合同,沒曾想到就“踩雷”了。
根據*ST三盛2022年財報顯示,“公司于2023年4月1日到期的興業銀行北京雙井支行2億元短期借款期后已逾期,截止本報告出具日,該筆借款尚未償還”。
資料來源:*ST三盛。
據悉,*ST三盛是一家一流教育上市公司,目前布局智慧教育、智能教育裝備和教育服務三大業務板塊,聚焦智慧教育服務與個性化學習領域,旗下自主研發的產品體系覆蓋智慧教育全領域,為用戶提供基于智慧教育云平臺的線上線下一站式咨詢設計、建設、應用和推廣運營的全流程智慧教育整體運營服務,掌握紅外觸摸屏和光學觸摸屏設計及制造的完整技術體系,是全球少數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觸摸屏企業之一,擁有觸摸領域專利近300余項,在該領域處于國內領先地位。
本以為一片大好前程的*ST三盛,卻自曝旗下公司違規擔保4.5億元,同時三盛控股也爆發了流動性危機,裁員、高管辭職、內部理財兌付困難、美元債展期等風險事件接踵而至。
興業銀行也因此“踩雷”,考慮到“三盛系”短期內流動性危機難解,興業銀行北京雙井支行2億元借款回收存在很大不確定性。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文章僅作為資訊傳播使用,既不代表任何觀點導向,也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div>
猜你喜歡
興業銀行成功落地國電投集團司庫系統首筆多層級票據池業務
興業銀行秉持場景化、數字化、智能化服務理念,積極打造特色供應鏈金融生態。興業銀行全面升級綠色金融產品與服務體系,綠色融資規模達2.18萬億元
11月21日,興業銀行在北京舉行以“向綠而興 服務美麗中國建設”為主題的綠色金融產品體系升級發布會,宣布該行綠色金融產品與服務體系正式升級。助力“中國智造”出海,興業銀行開立首筆境外主體非融資性保函
該筆業務是興業銀行首筆開立的境外主體非融資性保函,進一步推動中資企業加快全球市場拓展步伐。興業銀行亮相服貿會 數字人民幣“解鎖”更多新場景
興業銀行緊扣“興業數幣錢包 共興服務貿易”主題,展現上線數字人民幣錢包兩年來在助力兩岸融合發展、服務中小銀行、支持低碳環保等方面的豐碩成果。
博望財經
共209篇文章
有深度的財經媒體,解讀不一樣的財經事件。
最近更新文章
-
深扒《繁花》金主麥吉麗:被藥監局點名,疑似涉及傳銷
2024-03-19麥吉麗 -
凈利潤大漲難改股東“提款機”命運,百麗時尚再沖港交所只為“還債”?
2024-03-14百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