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光信息沖擊“A股CPU第一股”:研發投入率持續120%以上,深陷“增收不增利”
-
收藏
0
文|恒心
來源|博望財經
11月8日,高性能處理器生產商海光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海光信息”)向上交所遞交招股書,擬在科創板掛牌上市,股票代碼為“A21476.SH”,中信證券為其獨家保薦人。海光信息本次擬發行股份不超過5.06億股(不含采用超額配售選擇權發行的股份數量),不低于本次發行后總股本的10%,募集資金91.48億元。
資料來源:海光信息招股說明書。
當日,據上交所官網顯示,海光信息審核狀態變更為“已受理”。
資料來源:上交所官網。
據招股說明書顯示,海光信息擬將此次IPO募集資金全部用于與其主營業務相關的項目,其中:約28.78億元用于新一代海光通用處理器研發;約18.56億元用于新一代海光協處理器研發;約24.14億元用于先進處理器技術研發中心建設;以及剩余約20億元用于科技與發展儲備資金。
資料來源:海光信息招股說明書。
據公開資料顯示,海光信息成立于2014年10月,注冊資本20.24億元,注冊地天津華苑產業區,法定代表人沙超群,主營業務是研發、設計和銷售應用于服務器、工作站等計算、存儲設備中的高端處理器,產品主要包括海光通用處理器(CPU)和海光協處理器(DCU),并專注于高端處理器的研發、設計與技術創新,掌握了高端處理器核心微結構設計、高端處理器SoC架構設計、處理器安全、處理器驗證、高主頻與低功耗處理器實現、高端芯片IP設計、先進工藝物理設計、先進封裝設計、基礎軟件等關鍵技術。
資料來源:海光信息招股說明書。
海光信息目前已建立了完善的高端處理器的研發環境和流程,產品性能逐代提升,功能不斷豐富,已經研發出可廣泛應用于服務器、工作站的高端處理器產品。
資料來源:海光信息招股說明書。
股東及持股方面,IPO前,海光信息主要股東中科曙光、成都國資、海富天鼎合伙和藍海輕舟合伙分別持股32.10%、19.53%、12.41%和6.99%,股東各方均對海光信息治理結構和經營管理具有重要影響,呈現無控股股東且無實際控制人狀態。
資料來源:海光信息招股說明書。
01
我國集成電路產業的產業鏈逐漸由低端走向高端
集成電路行業作為全球信息產業的基礎,其產業鏈主要包括集成電路設計、芯片制造和封裝測試。據全球半導體貿易統計組織數據顯示,2013~2018年期間,全球集成電路行業呈現快速增長趨勢,產業收入年均復合增長率9.33%;2019年受國際貿易摩擦的影響,全球集成電路產業總收入為3304億美元,同比下降15.99%;2020年因貿易摩擦緩解,加之數據中心設備需求增加、5G商用帶動各種服務擴大、車輛持續智能化等因素,2020年全球集成電路產業市場規模為3612億美元,同比增長9.32%,市場重回增長態勢。
數據來源:全球半導體貿易統計組織。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全球集成電路市場主要由美國、歐洲、日本及韓國等企業所占據,那么我國集成電路市場如何呢?
毫無疑問的是,我國集成電路產業起步較晚,但2010年以來隨著智能手機全球市場份額的持續提升,催生了對半導體的強勁需求,加之我國對半導體行業的大力支持以及人才、技術、資本的產業環境不斷成熟,全球半導體產業醞釀第三次產業轉移,即向我國大陸轉移趨勢逐漸顯現。
筆者主要從我國集成電路市場的規模及結構兩個方面進行闡述。
從市場規模來看,2013~2020年我國集成電路市場規模的復合年均增長率19.73%,增速達到全球增速的近三倍。2020年實現總銷售額高達8848億元,同比增長17.01%,受益于人工智能、大數據及5G等技術的成熟和產品的普及,預計我國集成電路產業將在未來繼續保持快速增長趨勢。
數據來源: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前瞻產業研究院。
從產業結構來看,2020年我國集成電路設計產業銷售收入3778.4億元,同比增長23.3%,所占比重從2013年的32.2%增加到42.7%;芯片制造銷售收入2560.1億元,同比增長19.1%,所占比重從2013年的24%增加到28.9%;封裝測試業銷售收入2509.5億元,同比增長6.8%,所占比重從2013年的43.8%降低至28.4%。芯片制造銷售規模占比逐年攀升,使得我國集成電路產業的產業鏈逐漸由低端走向高端。
數據來源: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前瞻產業研究院。
更進一步,CPU是計算機的運算和控制中心,是信息處理、程序運行的最終執行單元,是計算機的核心組成部件,本質是超大規模集成電路,用于解釋計算機指令和處理計算機軟件中的數據,并負責控制、調配計算機的所有軟硬件資源。
海光CPU兼容x86指令集,主要應用于服務器、工作站等計算、存儲設備。
據IDC統計數據,2020年中國x86服務器市場出貨量343.9萬臺,同比增長8.1%;市場規模218.7億美元,同比增長16.5%。隨著下游市場需求回暖以及國家將加快5G、工業互聯網、大數據中心及人工智能等七大領域新型基礎設施的建設進度,中國x86服務器市場未來幾年需求仍然會比較旺盛,在2021~2025年復合增長率將達到8.8%。
數據來源:IDC統計。
海光DCU系列產品以GPGPU架構為基礎,立足于自主開發,為國內爆發式增長的大數據處理、人工智能、商業計算應用提供一種安全可控的通用解決方案。
人工智能領域的應用目前處于技術和需求融合的高速發展階段,在運算加速方面逐漸形成了以GPGPU解決方案為主的局面。據前瞻產業研究院數據顯示,未來幾年內,中國人工智能芯片市場規模將保持年均40%~50%的增長速度,到2024年,市場規模將達到785億元。而隨著人工智能相關技術的進步,應用場景將更加多元化,GPGPU通用性好和軟件生態系統完善的優勢會進一步展現出來,成為該領域的主流解決方案。GPGPU在我國人工智能芯片領域也將占據較大比例的市場份額。
數據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
毫無疑問的是,海光信息依靠領先的核心技術、專業的團隊構成、優異的產品性能和生態以及優質的客戶資源,形成了核心競爭力,但與國際行業領先企業相比,仍在技術積累、資產規模、研發投入規模、高端人才儲備等方面存在差距。
02
因研發投入率高而持續“增收不增利”
據招股說明書顯示,2018年至2021年1~6月,海光信息營業總收入分別為0.48億元、3.79億元、10.22億元和5.71億元,年度營收快速增長。
資料來源:海光信息招股說明書。
具體來看,海光信息銷售的海光CPU產品包括7000系列、5000系列和3000系列。其中:7000系列CPU產品主要應用于高端服務器,5000系列CPU產品主要應用于中低端服務器,3000系列CPU產品主要應用于工作站和邊緣計算服務器。
2018~2020年及2021年上半年,海光信息銷售CPU產品以7000系列產品為主,占銷售收入比重分別為88.45%、85.70%、76.91%和68.02%,占比逐年下滑;5000系列CPU產品占銷售收入比重相對穩定,因市場需求增加,2020年銷售占比增長迅速;3000系列CPU產品銷售收入占比相對穩定,2021年隨著國內需求環境變化,市場對國產工作站CPU需求大幅增長,2021年上半年銷售收入占比同比提升10.88個百分點。
資料來源:海光信息招股說明書。
此外,2021年上半年海光信息8000系列DCU產品實現小規模量產,并在對各行業開展試用,用戶反饋效果良好,預期2021年該產品可實現一定規模的銷售收入。
但令人大跌眼鏡的是,海光信息雖然營收快速增長,但目前依然處于虧損狀態。
2018年至2021年1~6月,海光信息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分別為-1.24億元、-0.83億元、-0.39億元和-0.42億元;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分別為-1.74億元、-0.93億元、-0.95億元和-0.68億元。截至2021年6月,海光信息累計未彌補虧損余額達2.83億元。
對于業績持續虧損,海光信息解釋稱,“主要因公司研發支出較大、股權激勵計提的股份支付費用金額較大。未來一段時間,公司可能存在持續虧損風險”。
那虧損背后的原因是否真如海光信息解釋的那樣,畢竟多數企業都將自身虧損歸咎于研發支出,因為只有這樣才能博得投資者的認可。
答案是肯定的。海光信息研發支出確實很大。
筆者通過將海光信息與同行業可比公司研發投入率進行比較,便可知海光信息研發投入率確實遠高于同行業可比公司平均水平。
資料來源:海光信息招股說明書。
對于研發投入率高的原因,海光信息解釋稱,“主要原因系報告期內公司持續地加大研發投入,以保持公司技術研發的前瞻性、領先性和核心技術的競爭優勢。2018年,公司研發投入率遠高于行業平均水平,主要是因為2018年公司尚處于發展初期,研發投入大而營收規模相對較小”。
令人感到欣慰的是,基于如此高的研發投入率,海光信息確實具備了核心競爭力,綜合毛利率持續高于同行業平均水平。
2018~2020年及2021年上半年,海光信息綜合毛利率分別為83.84%、70.17%、67.67%和70.28%,均高于同行業平均的56.94%、60.99%、59.36%和59.09%。
資料來源:海光信息招股說明書。
綜合來看,我國集成電路行業呈現快速增長趨勢,且產業鏈逐漸由低端走向高端,海光信息同樣以應用于高端服務器的7000系列CPU產品為主,與行業走勢趨同,雖營收快速增長,但目前依然處于虧損狀態,背后的原因基于其研發投入率高,并隨之也具備了較高額毛利率。
另一大CPU芯片設計公司龍芯中科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目前已經完成一輪問詢的回復。“A股CPU第一股”最終花落誰家尚未可知,仍需市場給出答案,我們拭目以待。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文章僅作為資訊傳播使用,既不代表任何觀點導向,也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猜你喜歡
博望財經
共209篇文章
有深度的財經媒體,解讀不一樣的財經事件。
最近更新文章
-
深扒《繁花》金主麥吉麗:被藥監局點名,疑似涉及傳銷
2024-03-19麥吉麗 -
凈利潤大漲難改股東“提款機”命運,百麗時尚再沖港交所只為“還債”?
2024-03-14百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