掄了六次大錘的徐少春,讓金蝶云終見曙光?
-
收藏
0
5月,“金蝶云·蒼穹峰會”上,金蝶集團董事會主席兼CEO徐少春又一次掄起象征性的大錘,不光砸碎了象征人力管理的“牢籠”,還把金蝶云最新的HR SaaS產品“金蝶云·星瀚人力云”推到臺前。
這是繼2014年帶頭砸掉筆記本和服務器、2016年砸掉辦公圍墻、2017年砸掉老板椅和2020年砸掉數字化煙筒之后,徐少春第六次揮舞大錘砸出金蝶云新的發展方向,他也一度被業內笑稱為“徐大錘”。
今天的中國,已經按下了數字化的加速鍵。軟件產業作為數字經濟中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正處在前所未有的大變局中,各種國產化軟件的能力提升,也正在讓中國企業的生產效率不斷提升。
對于置身變局中的企業而言,數字化是一次“長征”,當下國內企業軟件服務,面臨著更多機會也將迎來更多挑戰。
#01
從華為開始的星瀚人力云
中國人力資源管理軟件,很長一段時間以來都是國外廠商做主導的現狀。尤其針對特大型的企業,為了保證幾萬乃至十幾萬員工管理的穩定性和時效性,他們不得不花費重金在國際市場上尋求人力資源管理系統的支持。
當然也有信息化能力較強的企業,會選擇自建人力資源管理系統。但投入的精力,人力物力超乎想象,也無法在人力管理之外給企業帶來新的收益。
這其中還會出現一些核心問題,尤其是一般情況下信息化團隊對于公司的業務并不十分了解,而了解公司業務的管理人員又沒有很強的信息化能力。
直到2019年,正處在用工高峰期的華為,想聯合國內第三方的軟件公司,共同打造一整套人力資源管理系統。
當時,金蝶在人力資源管理領域已有將近20年的積累和實踐,人力云相關產品和解決方案有包括三一重工、中車、茅臺、格力等大型企業在內的4000多家客戶使用。
雙方一拍即合。
經過13個月的溝通和共同努力,2020年5月華為最終選擇與金蝶合作共建人力資源管理核心系統,這意味著“星瀚人力云”正式拉開創造的序幕。
在徐少春眼中,解決了華為的人力資源管理需求,這個平臺就可能讓幾乎大多數企業的人力資源管理得到滿足。
因為華為不光是一家中國公司,更是一家世界公司,他們在全球30多個國家和地區設有辦事處和分公司,全球性的員工有幾萬人。把這些員工放在一個系統和平臺上管理,就是一件非常了不得的事情。
而且,華為內部有大量的變革項目,業務要永遠持續改進,管理模式更要永遠持續改進;每一項的變革,從開始到落地一定強調以客戶為中心、以業務成功為導向,業務目標非常明確,變革背后還擁有完善的方法論和體系作支撐,華為內部的全球化人力資源管理實踐也必須百分百配合這樣的基調。
再加上華為有極端復雜的工種區別,以及讓人眼花繚亂的獎勵機制和股權分配,整套人力資源管理系統的功能必須方方面面都要照顧到才行。
關鍵與華為的合作讓徐少春意識到了一點,那就是大部分企業銷售、人力、財務三條線的數據并沒打通,相應底層數據化的合作還沒有形成合力。
他覺得這就是金蝶云的機會。
2022年,歷時兩年合作開發的整個華為人力資源管理系統正式上線并且通過驗收,得到華為人力資源管理團隊的好評,這堅定了徐少春推出金蝶云新系統的決心。
這套“星瀚人力云”提出了以6大維度、21個小維度進行人才標簽畫像的精準模型,有了這一模型,后續一系列的人才挖掘、人才培養、人才發展、人才激勵以及人崗匹配等就事半功倍了。
有效用人,這是人力資源管理數字化的第一要義。“星瀚人力云”正是要啟動人力資源管理數字化的新歷程,改變“三張皮”的現實窘境,為中國大型和超大型企業客戶群體帶來有效的、可靠的人力資源管理。
#02
徐少春的新機遇
徐少春是一個很聰明的人,他經常能從別人不注意的地方看到線索和機遇。在他看來,只要抓住技術提升的脈絡,就一定有企業發展的機遇。“人類商業發展史就是一部商業創新史。思想、教育、制度、方法、技術、金融是‘商業創新的六線譜’,近現代以來,技術對商業創新帶來的影響和改變越來越大。”
徐少春之前五次揮舞大錘,看似每步都踩在時代脈搏上的戰略轉型,其實都是中國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產生的必然。
過去20年間,中國企業遇到頻次最高的戰略決策之一就是數字化管理。
因為數字化普及率以及數字化引發的管理、產品等方面的大變革,中國企業在20年內迅速趕上并局部超過國際先進水平,中國的經濟也才能逐漸提升到現在世界第二的位置。
到了新的時代,很多企業對自己的業務管理數字化、信息化的重視程度都較之前更高。因為企業發展到一定階段,原有的簡單數字化(OA、ERP、BMP等)工業和信息時代的產物,在如今是AI、數字孿生的新時代,已經達不到管理效率再度提升的作用,數字化和平臺化成為企業在數智管理領域最重要的需求,這將是軟件行業的一場革命。
另一方面,由于很早就開啟了信息化的進程,很多陪伴中國企業信息化發展的中國軟件公司逐漸成長起來,從原來跟國際先進水平還有很大的差距,到已經能與國外優秀軟件抗衡,甚至略有超出。
而且他們熟知中國市場,更懂中國市場,所以有了更多場景的實踐應用,也有了很多適合中國企業特定的軟件技術和產品。這讓他們在中國企業新一輪平臺加體系的數字化變革面前,與國外同行相比占據了先機。
當然,中國也擁有了其他國家所不具備的實踐土壤,關鍵在被徐少春等很多業內大佬稱作數智化的這個時代,以往領先的西方企業破天荒落后,中國企業在這個領域出現了很多新的模式和技術。
徐少春認為新一代的ICT(信息、通信、技術的簡稱)技術,特別是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和區塊鏈這六大技術,正在驅動新一輪的商業創新。這一輪的商業創新有一個共同的叫法,徐少春稱之為“企業數智化”,包括了數字化和智能化。
數智化的核心,并不是數智化,數智化在增長中的作用,在于它放在一個什么樣的功能下,它為了什么而存在。
在徐少春看來,企業的數智化推進要以企業的發展戰略作為指引,以企業的經營發展價值為目標。企業數智化是途徑,本身并不是目的,真正的目的是為了企業產出價值。
“企業數智化并不是要建構一個特別龐大復雜的系統,而是從企業的剛需和痛點、一些代表性的場景、代表性的業務主題和管理主題出發,在平臺基礎上推進,按照企業的經營發展目標讓它產生價值。”
因此,即使金蝶云已是細分領域的中國領軍品牌、亞太領軍品牌,但希望進一步成為企業需求端和應用供給端的行業服務員,進而站在國際舞臺,成為世界級的數智化軟件平臺品牌。
#03
金蝶云的隱憂
IDC數據顯示,金蝶公司不僅連續16年穩居中國成長型企業應用軟件市場占有率第一、更連續2年在中國企業級應用SaaS云服務市場占有率排名第一,連續4年在中國企業級ERM SaaS (即云ERP)、財務SaaS市場占有率第一。
金蝶公司是目前唯一入選Gartner全球市場指南(Market Guide)的中國企業SaaS云服務廠商。
但這并不意味著高枕無憂。2021年財報數據顯示,金蝶營收同比增長24.4%至41.7億元,但虧損金額仍達3.02億元,其中金蝶夢寐以求的云業務依然沒有盈利,經營虧損達6.95億元。而傳統ERP業務,作為徐少春一直想替換的業務類型,卻實現了盈利。
某種意義上講,金蝶云的營收增長是云業務帶來,但其快速增加的收入卻無法覆蓋成本。
可謂盈也云業務,虧也云業務。
金蝶云的云服務虧損,核心就在于客戶不穩定。因為想避開用友這個行業領頭羊的固定市場,金蝶云一直把成長型企業或者說就是小微企業作為自己主要的客戶群。這些企業有一個重要的特點就是穩定性差,有可能今年還活得很好,明年就虧損甚至面臨倒閉。
2021年金蝶公司的云業務總收入為27.58億元,其中面向大型企業的云蒼穹和面向小微企業的云星空,兩個平臺分別實現營收3.85億元與14.18億元。
云星空的簽約用戶超過2萬家,而云蒼穹只有500多家。
這樣的數據能看出,金蝶云絕大多數收入都是小微企業帶來的。然而一方面小微企業無法貢獻特別高的單筆營收,這讓金蝶云為了保證服務質量每一筆收入的成本就會非常高;另一方面小微企業很多需求跟大型企業并不相同,實際意味著兩個系統之間不重復的部分比較多,金蝶云額外開發和維護壓力比較強。
這都是金蝶云虧損的重要原因。
這次推出人力云,實際上金蝶云就想擴展自己大型客戶的覆蓋面,利用大型客戶急需的需求,增加自己與客戶之間的粘性。
但這還有另外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大型企業對于系統的要求是高效和穩定。這就意味著這部分系統必須要跟大型企業已經配套的其他系統打通,并通過系統疊加的賦能提升企業管理效率。
然而由于之前金蝶云不是大型企業主流的應用平臺,而用友、微軟、華為等其他廠商提供的管理平臺,又沒有跟金蝶云打通。這讓金蝶云的人力資源管理系統在大型企業的推廣遇到阻礙。
有人認為,金蝶云與其想方設法的弄出一個人力資源管理系統,倒不如研究所有平臺的基礎接口,通過打造一個laas或者paas平臺操作系統的方式,利用接口調取數據,實現數據共通。
徐少春是一個能咬定青山不放松的人,但愿他這一次也能堅持到底,真正打造屬于中國企業管理軟件的春天。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文章僅作為資訊傳播使用,既不代表任何觀點導向,也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猜你喜歡
數科社
共138篇文章
關注數字科技行業大小事,多角度洞察數字科技行業熱點,同時還建立媒體、公關、市場交流社群,打造圈內人士聚集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