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級被穆迪降至“垃圾級”,碧桂園的問題在于銷售端還是債務端?
-
收藏
0
6月下旬,國際評級機構穆迪突然向國內房地產行業拋出一枚驚雷,將碧桂園的債券評級下調至“垃圾級”,引起市場一片熱議。
在債券評級被下調后,碧桂園仍按部就班的提前購買4.11億即期美元債,向市場表露自己現金流充裕,經營穩健。
然而,穆迪將碧桂園評級下調并非擔憂碧桂園短期債務的償還能力,而是看低碧桂園在低線級城市的銷售前景,而這又可能反過來影響碧桂園在潛在購房者心中的形象,導致銷售端進一步遇阻。

01、穆迪看衰的并非是碧桂園一家
6月下旬,評級機構穆迪突然向國內房地產行業拋出一枚驚雷,將碧桂園的債券評級下調至“垃圾級”。
穆迪的公告稱,撤銷碧桂園“Baa3”的發行人評級,授予其“Ba1”的企業家族評級;同時,穆迪將碧桂園的高級無抵押評級從“Baa3”下調至“Ba1”;還將碧桂園的評級展望從“審查中”調整為“負面”。
在穆迪的信用等級標準中,從最高的Aaa級到最低的C級,共有21個級別。其中,從Aaa到Baa都是“投資級債券”,但Ba級往后就代表“投機級債券”,反映該公司不能保證將來的良好狀況,一旦經濟情況發生變化,還本付息能力將削弱,也通常被業內稱為“垃圾級”。
穆迪高級副總裁Kaven Tsang表示,“評級下調反映了碧桂園在中國房地產行業充滿挑戰的經營環境下,房地產銷售下滑和財務指標惡化,以及長期融資渠道削弱。”
據不完全統計,自2021年下半年起,穆迪、標普、惠譽這三大國際評級機構接連下調中資房企的評級或展望達250余次。其中,在過去9個月的時間內,穆迪對發行高收益債券的中資房企進行了91次評級下調,創下自身新記錄。
從穆迪的行動中不難看出,穆迪并非不看好碧桂園一家房企,而是不看好國內地產行業。
穆迪曾在3月的報告中提到,融資渠道緊張及龐大的再融資需求,將加大中國房地產開發商的流動性壓力,并導致2022年內違約數量增加。
自2015年6月以來,穆迪對中國房地產板塊的展望一直為“穩定”。但在2022年4月的報告中,穆迪卻將中國房地產板塊展望由“穩定”降至“負面”,為近5年來首次。
不過,穆迪同時表示,大多數受評級的開發商要強于整體行業,以及大多數高收益開發商可以在未來12個月內解決債券到期問題。
但兩個月后,在碧桂園有國內融資支持,且年內沒有美元債償還壓力的情況下,穆迪突然將這家國內最大的地產商債券下調至垃圾級,這又是何故呢?
02、2022年內債務償付壓力不大
針對穆迪的評級下調,碧桂園對媒體回應稱,“目前,公司經營和財務狀況穩定,現金流充裕,即便穆迪因為行業和市場原因對碧桂園下調評級,也不會對公司經營和市場融資產生實質性不利影響?!?
碧桂園所言是否屬實,可以從公司現金流和還債的意愿略窺一二。
從整體負債規模來看,2021年末,碧桂園有息負債接近3400億元。根據浙商證券研報,2021年末,碧桂園剔除預收賬款后的負債率為74%,高于70%的紅線;凈負債率為45.4%;現金短債比2.3倍,足夠覆蓋短期償債需求,后兩條皆滿足“三道紅線”要求。
盡管碧桂園是一家一檔踩線處于“黃檔”的房企,但從現金短債比這一指標來看,碧桂園的現金流十分充裕。
至于還債意愿,2021年以來,碧桂園多次提前回購美元債。就在穆迪將碧桂園債券下調至“垃圾級”的一周前,6月15日,碧桂園公告稱,以現金回購6.83億美元優先票據。碧桂園還表示,在這筆債券償付完成后,2022年內,公司便再沒有到期美元債。
目前,這筆2022年7月到期的美元債,碧桂園已于6月24日以現金方式購回4.11億美元,截至6月26日,市場上尚未贖回的份額為2.72億美元。
早在2022年3月召開的業績會上,碧桂園總裁莫斌表示,截至3月30日,碧桂園年內已無境內到期債券。
從碧桂園的態度和行動來看,償付剩余2.72億美元債的問題不大。倘若美元債償付完成,在2022年剩下的6個月時間里,無論上境內債還是境外債,碧桂園都不需要再此分心。
除了自身還債能力較強外,碧桂園也是少數能獲得再融資的民營房企。
2022年5月,碧桂園和龍湖、美的置業被監管機構選定為首批示范性民營房企,可在信用保護工具的加持下,發行人民幣債券。隨后,碧桂園便發行了票面利率4.5%的5億美元公司債。
跟碧桂園超3000億的有息負債相比,5億公司債的規模很小,但意義頗大,一是代表了碧桂園等3家房企獲得了監管的認可,二是重新打通了境內的融資渠道。
碧桂園現金流安全,也獲得了監管的背書,卻還是被穆迪下調至垃圾級,問題或許不在于債務端,而是出在了碧桂園的銷售端。
03、銷售額下滑39%三四線仍是弱點
2021年下半年開始,地產銷售額便出現了同比下滑的趨勢。進入2022年后,下滑趨勢并沒有得到扭轉。此外,由于國內疫情反復及防控政策,對部分房企銷售端打擊頗為沉重。
根據克而瑞的數據,2022年上半年,百強房企累計銷售額同比下滑50.3%。
克而瑞將銷售下滑的主要原因總結為三點:
一是,房企“暴雷”致市場信心缺失,購房者普遍擔憂項目交付甚至爛尾;
二是,房價預期轉跌,“買漲不買跌”心理作用下,市場觀望情緒濃重;
三是,市場需求及購買力明顯透支,受疫情影響,居民就業及收入預期下滑,首付及月供還貸壓力上升。
在行業整體下行的趨勢中,頭部房企的表現稍微強于大市,卻也無法獨善其身。
2022年6月,碧桂園權益銷售金額約345.2億元,同比下滑35.3%;2022年上半年,碧桂園累計權益銷售額為1851億,同比下滑38.9%。
銷售額下滑會導致回款減少,進而影響碧桂園的現金流,這正是穆迪降低碧桂園債券評級的原因。穆迪表示,碧桂園在未來 6到12個月內,受房地產銷售下降和市場情緒持續疲軟的推動,流動性緩沖和財務靈活性正在減少。
隨后,穆迪還表示,由于中國房地產市場疲軟,2022年碧桂園銷售額將下滑30%,至4000億元。
讓穆迪看衰碧桂園的原因還在于其土地儲備分布,碧桂園的土儲大部分位于三四線城市,銷售額也以三四線為主。2021年,碧桂園5580億元權益銷售額中,68%來自三四線城市。
碧桂園常務副總裁程光煜表示,三四線依然是國內最大的單一市場,其優勢在于經營效率高、貨地比高、年回報率強。
但當下的房地產市場銷售環境,三四線城市經濟基本面減弱,購房者的意愿并不強烈,這便會影響到碧桂園在低線級城市的去化。
此外,穆迪將碧桂園債券降至“垃圾級”,不僅會影響碧桂園的債權人、投資者,對債券價格、股票價格產生影響,還有可能對碧桂園的潛在購房者產生影響,這些潛在購房者或許會擔心碧桂園的樓盤無法完工、交付,避開碧桂園的項目,這便會反過來影響到碧桂園的銷售、回款和現金流。
穆迪將碧桂園的債券評級由“投資級”降至“垃圾級”,可能對潛在購房者產生的負面影響還要高于碧桂園股票、債券的投資者。
相比于市值維護,如何在購房者心里建立起一家安全、可靠的地產商形象,對碧桂園來說更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