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湯科技巨量解禁迎來暗光時刻?市場亟需回歸理性基本面,尊重長期價值
-
收藏
0
6月30日,“AI第一股”的商湯科技迎來首個限售解禁日,69.5%的股份上市自由流通。截至收盤,公司股價大幅下挫46.77%,報收于3.13港元。
新經濟IPO注意到,當天成交量高達61.98億港元,僅以成交量看,僅次于騰訊、美團,排在阿里巴巴之前;換手方面,當天換手達5.68%,以解禁股份計算,換手率約9%;從分時看,早盤在3.5港元、尾盤在3港元處均出現了密集成交,有機構資金主動承接。
商湯科技6月30日股價及成交量表現。
通常來說,股票解禁意味著短時間內供給數量增加,這必然會對二級市場的股價帶來壓力,市場需要在解禁股套現和新入場資金之間尋求新的平衡,往往需要一段時間化解解禁壓力。但商湯科技此次下跌之快仍讓很多市場投資人意外。
暗光之刻,要看到黎明,關注長期價值
解禁前后,商湯科技為提振投資人信心做了諸多努力。6月30日早上,商湯科技在港交所發布公告稱,徐立博士、王曉剛博士、徐冰先生及集團若干管理層成員自愿承諾,2022年12月29日前,不會出售公司總數為20.02億股的B類股份(占已發行股份總數約5.98%),此舉是為表達對公司“長期價值及前景的信心。”
對投資人來說,最了解公司業務狀況的創始股東和高管團隊自愿延長鎖定期限,是對公司前景及股價表現的最好承諾,有利于提振股東信心。
此外,另一則消息也從側面顯示了商湯科技的科技龍頭地位。國家主席習近平6月30日下午考察香港科學園,并同在港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和科研人員、青年創科企業代表等親切交流。作為科技園園區公司及該園唯一一家上市公司,商湯科技亦有出席活動,并展示了自主知識產權機器人、STPU芯片和教育類產品。
以目前股價而言,商湯到底有沒有長期投資價值?新經濟IPO認為,首先有必要確認6月30日的這次大跌性質。
讓我們簡單回顧一下商湯科技的歷史。商湯科技是2014年成立于香港的人工智能公司,創始團隊是香港中文大學多媒體實驗室的湯曉鷗及其他核心成員。2021年末,商湯科技在港交所上市,當天股價上漲7.27%,對應市值1375億港元。到1月4日,商湯總市值一度突破3000億港元,上市4個交易日最高漲幅151%。
上市之前,商湯科技一共有12輪融資,還引入了9名基石投資者。
從投資人基本面來看,部分風投機構由于面臨基金到期或業績考核壓力,選擇獲利離場,這是很正常、也相對短暫的行為,部分早期投資人的離場,也有利于抬高市場平均成本,接納新的投資人,構筑新底部。
需要指出的是,春華、誠通等后期進入的投資人更傾向于長線投資,短期低價出局的可能較小。
截圖來自企查查。
再看看基石投資人。
截圖來自商湯科技招股書。
商湯科技的9名基石投資者包括中國誠通旗下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基金、徐匯資本、國盛集團、上海人工智能產業投資基金、上汽集團、國泰君安、香港科技園、泰州文旅,總計認購股份數量達到10.33億股。
這批基石以央企和地方國資為主。在目前這個價格,國資為主的基石投資者是不可能割肉出局的,所以這部分股份不會構成額外的解禁壓力。
AI第一梯隊冠軍長期價值凸顯
我們認為,商湯科技股價短期受解禁沖擊影響波動較大,但這一波動不會長期遠離企業價值中樞,中長期看,股價必然回歸企業發展的基本面。
作為一家注重原創研發的“硬科技AI企業”,商湯在創科發展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在國家政策的加持下,未來前景可期。從大環境看,隨著政策良性引導、資本有序投入,中國人工智能行業開始加速發展。國務院于2021年12月發布的《“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中提出,到2025年數字經濟邁向全面擴展期,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到10%。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報告,2020年-2025年中國AI軟件市場將會實現41.5%的年化增長率,在2025年將達人民幣1,671億元。商湯作為中國領先的AI軟件企業,秉持堅持原創的科研精神,攻關關鍵核心技術,并憑藉卓越的技術,腳踏實地賦能實體經濟千行百業,取得了數千家大型企業及政府客戶的認可。
根據全球知名研究機構弗若斯特沙利文(Frost & Sullivan,簡稱沙利文)聯合頭豹研究院發布《2022年中國數字人市場觀測報告-里程碑》報告顯示,商湯科技數字人已全面進入“成熟階段”成為市場領導者,并在十個評估指標中獲得六項最高分,廠商整體競爭力排名第一。
圖表來自光大證券研究報告。
據IDC發布《2021H2中國人工智能市場》報告顯示,2021年下半年,中國人工智能之計算機視覺應用市場份額占比中,商湯科技市場份額維持第一名,由2020年下半年的18.4%市場份額增至22.2%。
商湯位于行業參與者第一梯隊,營收居AI四小龍之首。2020年,商湯科技營收34.5億元。2021年商湯科技營收47億元,同比增長36.39%,公司經調整虧損凈額為14.2億元。
從歷年財報數據看,商湯科技仍處于虧損狀態,主要是優先股公允價值虧損及研發費用過高所致。2018-2020年,商湯科技分別實現經營虧損3.39億元、16.07億元和18.12億元。隨著估值的提升,商湯科技上市前發行的優先股及其他金融負債賬面虧損增加,2018-2020年分別確認虧損31.82億元、36.82億元和105.64億元,2020H1和2021H1分別確認虧損33.42億元和17.14億元,除去公允價值虧損等影響,經調整EBITDA虧損幅度在2020年實現收窄。
商湯早期投資者鼎暉投資董事長吳尚志先生表示:“人工智能的發展是全球發展的大勢所趨。目前,人工智能的萬億級賽道正在加速整合與洗牌,將來勢必會出現千億美元市值的龍頭企業。商湯作為人工智能的龍頭企業,在人才儲備、基礎設施建設、原創研發、規模化應用等方面均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可以說在這場角逐中已然占據先機,有望成為智慧中國智能制造基礎設施的核心資產。”
安信證券此前在一份投研報告中指出,商湯科技為人工智能第一梯隊公司,具備更強客戶認可度,從而產生更強的業務拓展能力,有望獲得高于行業的營收增速,投資人宜靜待厚積薄發。
報告稱,預計商湯科技2021-2023年營業收入為55.13億元、88.22億元、132.33億元。考慮到公司暫未實現盈利,且當前處于成長階段,主要通過搶占市場份額來構筑競爭壁壘,收入的增長更值得關注,給予商湯科技2022年15-18倍的PS估值,對應市值的合理估值區間為1620.30億港幣-1944.36億港幣,對應每股的合理估值區間是4.86-5.84港幣。
匯豐及光大證券近日也先后發表研報,分別維持$商湯-W(00020.HK)$的“買入”及“增持”評級。其中,匯豐給予5.00港元的目標價,認為商湯的現價估值已較國際同業便宜。與此同時,市場亦預期商湯的股價將穩步回歸企業發展基本面。
即便從短線視角看,經過6月30日的股價下挫后,商湯科技釋放了短期解禁壓力,技術面上有望走穩。光大證券預計,根據商湯科技目前市值及擴大了的自由流動性,隨著公司股份的流通比例增加,其在恒生科技指數的權重會按編制規則而增加,而商湯亦將于8月符合納入港股通的條件。屆時,不少指數基金將入市,買量需求顯著增加,這將對商湯科技的股價構成強有力的支撐。
商湯早期投資者中平資本亦堅定看好商湯科技長期發展前景。中平資本認為,商湯科技解禁后的股價波動為長期投資者在人工智能領域的布局提供了難得的入場機遇。
首先從國家戰略角度看,人工智能是中國科技戰略的重點發展領域,AI技術的開發和應用是未來10-20年中國科技新基建的核心驅動引擎。中國需要構建完整的、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人工智能技術護城河,商湯正是具備這樣核心能力的行業龍頭企業。
第二,商湯科技具備全球領先的AI研發和技術實力,擁有一支有著豐富商業運作經驗和戰略眼光的管理團隊。商湯的核心研發團隊有超過40名教授、300多名博士,聚集了一批全球華人中實力最強的計算機視覺、深度學習科學家;商湯的核心管理團隊本身也是業內頂級的專家,同時在企業發展戰略、技術商業化方面有著深入的思考和長遠的布局。
第三、從行業應用角度看,視覺人工智能的應用場景,如智慧城市、智慧商業、自動駕駛、智能醫療等,未來還有很大的成長空間,中平預期商湯科技在上述領域仍將保持較快的業務增長速度。商湯作為人工智能的龍頭企業,在人才儲備、研發實力、行業應用等方面均形成了明顯優勢,在競爭中占據先機。“我們堅定看好商湯科技的長期競爭優勢,對商湯的發展前景充滿信心。”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文章僅作為資訊傳播使用,既不代表任何觀點導向,也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猜你喜歡
商湯科技巨量解禁迎來暗光時刻?市場亟需回歸理性基本面,尊重長期價值
通常來說,股票解禁意味著短時間內供給數量增加,這必然會對二級市場的股價帶來壓力,市場需要在解禁股套現和新入場資金之間尋求新的平衡,往往需要一段時間化解解禁壓力。但商湯科技此次下跌之快仍讓很多市場投資人意外。數字化時代,城市需要什么樣的AI?
未來,市場將從更加動態、彈性的角度去看待AI企業的估值,能否抓住未來AI賽道的成長優勢,能否清晰的讓市場關注到業務邊界拓展或新業務放量而產生的經營拐點,是一眾企業的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