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正股份“突擊收購”吃到上交所問詢函,哪些問題有待厘清?
-
收藏
0
為避免披星戴帽,不少績差上市公司選擇趁年報公布之前“裝點門面”,至正股份就是其中一例。消息面上,至正股份11月8日晚公告稱,擬以現金方式收購蘇州桔云51%股權,作價約1.2億元。至正股份在公告中指出,該收購計劃主要是為實現產業布局多元化發展,形成新利潤增長點,提升公司盈利能力。但就在收購計劃公布后僅一天,上交所的問詢函就隨之而來,因為此次收購當中仍有許多疑點。
收購消息公布后次日,至正股份股價收漲逾5%,但今日不僅未能延續,反而還出現了明顯的獲利回吐。如果將統計周期拉長可以發現,至正股份年內跌幅雖然跑贏大盤,但振幅反而比滬深300指數高出近9個百分點。顯而易見的是,這次收購對于股價的利好未能持續太久。
收購背后的三大問題:突擊收購?估價過程?大量舉債?
在對上交所問詢函進行梳理之后可以發現,至正股份此次收購,以下幾點值得留意:
1、收購標的與公司主業無關,有“突擊收購”之嫌。根據收購公告,收購標的蘇州桔云主要從事半導體專用設備的研發、生產和銷售,能提供半導體濕法工藝流程所需的大部分設備,主要產品包括清洗設備、腐蝕設備、涂膠顯影設備、去膠設備、烘箱設備、分片設備等,但這與至正股份主營的電線電纜用高分子材料業務并不相關。此外,公司今年前三季度營業收入低于1億元且經營虧損,根據上交所股票上市規則,倘若2022年報時上述狀況沒有扭轉,至正股份將被披星戴帽;
2、收購定價對應增值率偏高。本次收購評估基準日為2022年6月30日,標的凈資產為802.64萬元,采用收益法、市場法的評估值分別為2.26億元、2.25億元,最終選用市場法定價,雙方協商后標的資產51%股權的交易作價為1.1934億元,略高于評估值。但問題是,上述交易價格與標的凈資產對比后的增值率為1210.36%,且收購公告中未披露評估過程,可能缺乏定價依據;
3、收購需要大量舉債完成。根據最新的資產負債數據,截至2022年9月30日,公司貨幣資金余額為0.29億元,遠低于前述的1.1934億元作價,公司在此情況下仍然決定通過向控股股東借款的方式完成收購。事實上,上交所在問詢函當中就已經要求至正股份說明舉債收購的合理性,同時還要求至正股份說明為何是向控股股東借款,而非通過其他渠道籌集資金,是否可能因此損害上市公司的獨立性。
財務報表中隱含的問題:業績變臉、缺乏資金、研發費用
事實上,考慮到至正股份的業績和財務數據之后,也就不難理解它會急著收購新公司扮靚報表了。
首先是營收和利潤方面。根據至正股份的利潤表,該公司上市前的2012~2016年營業利潤未曾出現下跌,從0.12億元上漲到0.42億元,但上市后第三份年報便來了個“大變臉”,2018年尚有0.44萬元的營業利潤,到2019年就變成虧損0.57億元,此后未再出現年度盈利。與此同時,公司2022年三季報營業收入只有0.73億元,上交所在關注函中也提到了這一點。
其次是資金方面。根據至正股份的資產負債表數據,從上市前的2012年至今,該公司的貨幣資金便一直低于1億元,大部分時間甚至低于短期借款,2021年之后方才轉正。在手中資金應對債務尚且吃力的情況下,至正股份仍然有意推進本次收購,未來會為公司帶來多少新的債務負擔,可能需要關注。
(根據財務數據整理)
此外,至正股份在此前公布的2022半年報當中自稱是“專業從事環保型低煙無鹵聚烯烴電纜高分子材料的高新技術企業”,但其研發費用占總收入的比例2013年以來卻出現“六連降”,最低時還不到4%,直到2019年之后才恢復到5%以上。
根據整理,至正股份2021年報中研發費用占總收入比例為5.31%,這一水平在公布了該項數據的1904只上證A股當中,只能排到600名開外。
(根據財務數據整理)
總而言之,在臨近年底結算報表的情況下,至正股份此次“突擊收購”,從意圖上不僅是沾了半導體的光,也可以理解為扮靚報表,但此舉是否存在利益輸送,又是否真正利好業績,目前尚不得而知。事實上,想要知道前述問題的答案,可能要等到公司就上交所問詢函作出回復,眼下如果貿然追漲殺跌,仍然風險頗大。
〖 證券之星資訊 〗
本文不構成投資建議,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文章僅作為資訊傳播使用,既不代表任何觀點導向,也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猜你喜歡
至正股份“突擊收購”吃到上交所問詢函,哪些問題有待厘清?
事實上,想要知道前述問題的答案,可能要等到公司就上交所問詢函作出回復,眼下如果貿然追漲殺跌,仍然風險頗大。
證券之星
共129篇文章
證券之星始創于1996年,是國內領先的金融信息及綜合服務平臺。關注證券之星,即時獲取有價值的財經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