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90后姐弟倆接棒家族企業沖刺IPO,父母陷互保危機
-
收藏
0
“溫州商人”被稱為是世界上最能創業的群體之一。30年前,一批敢想敢做的溫州人就憑著一股沖勁將生意做到全國,乃至全世界。這其中除了有自己的努力,也有宗族間的互相幫助,溫州也被稱為“千年商港”。如今,將“溫州商人”名號打響的一代人開始進入古稀之年。都說江山“易守難攻”,如何讓二代順利接過擔子并發揚光大是不少“溫州富二代”正面臨的“甜蜜的煩惱”。
浙江晨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晨泰科技”)便是一家有著濃厚“溫商”基因的公司。晨泰科技的李氏姐弟,在20歲、22歲便接過家族擔子,成為實控人,如今還要帶領公司沖刺IPO。只是,資本積累初期時,溫商團結、互助帶來的好處正在漸漸消散,還留下了許多歷史遺留問題。
營收陷入瓶頸,
抓住新能源風口
“啪”的一聲,開關按下,電燈亮起。風、水、光,被人們以各種技術手段,將其轉化成電,送進了千家萬戶。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的持續發展,電力需求穩步增長。據國家能源局公布的數據顯示,2021年,我國全社會用電量為 8.31萬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0.68%。
電力需求在增長,電網的各類終端設備產品需求也在不斷增長。其中電能表可以說是居民接觸電力需求最常用的方式。
來源:罐頭圖庫
我國電能表主要經歷了四個階段。1990年時是普通電子式電表,功能較為簡單,采用數字式計量電量;2005年起,出現預付費電表,增加了繼電器等元器件,實現預付費后有條件供電功能;2009年起,開始出現智能電表。除了以上功能外,智能電表同時還滿足了雙向計量、階梯電價、分時電價、峰谷電價、防竊電、信息儲存和處理等功能需求;2020年,又研發出新一代智能電表,各功能模塊配置更為靈活。
晨泰科技便主要從事智能電力設備的研發、生產和銷售。產品包括智能電表、計量配套設備、用電監測、新能源充電樁等。國家電網和南方電網為晨泰科技的主要客戶,2019年-2021年、2022年1-6月(下稱“報告期”),兩家公司的合計收入占晨泰科技主營業務收入比重分別為81.2%、79.82%、90.75%和93.29%。
雖說做著剛需生意,還有著國家級大客戶,但2015年起,隨著智能電表改造完成度提高,智能電表的用戶覆蓋率全面提升,需求逐漸趨于飽和,智能電表招標量開始逐年下降,并于2017年達到低谷,進入行業調整期。之后雖有所回升,但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電能表鋪設進度放緩,國家電網智能電表招標數量再次有所下滑。
來源:《招股書》
行業影響下,報告期內晨泰科技營收凈利幾乎停滯不前,分別為3.08億元、3.12億元、3.39億元和2.15億元,凈利潤分別為5696萬元、5188萬元、5490萬元和2951萬元。
其中三相智能電表(主要面向工業和商業用戶)的營收迅速下降,從2020年一年賣出8032萬元變為2022半年只賣出299萬元。產能利用率、產銷率從2019年的68.6%、101.7%迅速降至2022年6月的19.6%、37.76%。
來源:《招股書》
眼見主要業務陷入瓶頸,晨泰科技緊跟新能源領域的發展,開展了新能源充電樁業務。于2018年開始實現產品收入,目前仍占比較小,報告期內,分別實現收入1632.73萬元、 601.75萬元、407.77萬元和426.62萬元。隨著晨泰科技的持續良好經營,新能源充電樁業務發展勢頭良好,截至2022年11月末,已取得在手訂單9143.75萬元。
接棒家族企業,
父母深陷互保危機
《招股書》顯示,晨泰科技的實際控制人為李澤偉、李夢鷺姐弟,兩人十分年輕,分別出生于1993年、1991年。
實際上晨泰科技現在的基業可以說是兩姐弟的父輩打拼而來。上世紀90年代,李莊德、李莊淼和李莊標三兄弟從事各類電氣設備銷售業務。經過一段時間的摸索后,逐漸聚焦于電能表的銷售業務,于1997年投資設立了晨泰集團。
晨泰集團于2008年開始切入智能電表業務,經營至2010年時,已具備一定規模。期間2003年李莊德妻子沈秀娥增資691.3萬元,進入公司。2007年,李莊標因自行創業,將其持有的晨泰集團全部股權轉讓給李莊德。2011年,李莊淼也將股權全部轉讓給李莊德。晨泰集團實控人由此變為李莊德、沈秀娥夫婦。
如今,血緣在溫州人的經濟模式中,仍然起著重要作用。溫州人可以說是最喜歡“抱團”的群體之一,出于對宗族的信任,按照溫州人的習慣,創業初期的啟動資金一般求助親朋好友,然后是找民間貸,最后才是銀行。
因此,憑借著對自己族群人的天然信任和資金的需求,擔保圈在溫州十分常見。擔保圈,指多家企業通過相互擔保或連環擔保形成的信貸利益共同體。互保、聯保讓眾多小微企業深度綁定,企業間連成一張復雜的擔保網,“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但2011年下半年起,資金鏈斷裂危機從民間金融開始,逐漸蔓延至大批中小企業,再到部分大型企業,溫州民間信用體系出現崩塌。這其中,也包括晨泰集團,2012年起,晨泰集團因對外提供擔保或自身借款出現債務逾期,提供擔保的八家公司中,兩家吊銷,一家注銷。至今仍身背債務,成為失信被執行人。
來源:中國執行信息公開網
與此同時,李莊德、沈秀娥決定將智能電表業務分拆出來成立新的上市主體,因此于2010年12月設立晨泰科技,并于2012年將晨泰集團的智能電表業務注入晨泰科技。2013年4月,兩人將其所持有的晨泰科技全部股權,以每股1元的價格,轉讓給新泰偉業(李澤偉持股70%、李夢鷺持股30%),完成控制權的交接。股權轉讓款共7520萬元。
簡歷顯示,李澤偉1993年出生,英國南安普頓大學畢業,研究生學歷。2013年時剛好20歲。李夢鷺1991年出生,加拿大阿爾伯塔大學商學院金融專業畢業,本科學歷,2013年時22歲。兩人從2013年3月起,分別任新泰偉業的監事和執行董事。
許是因兩人年齡還小,此時晨泰科技的管理團隊還是以項超、林明光職業經理人為核心。李夢鷺于2014年12月入職公司,歷任公司投融資部經理、總監,2015年,李夢鷺主導晨泰科技完成新三板掛牌工作。李澤偉則是2019年11月入職公司,任職于公司企業管理部,開始參與公司日常管理工作。
20歲、22歲的李澤偉、李夢鷺又是從何來的股權轉讓款呢?實際上均來自于家族親戚,李澤偉向舅舅、姑姑、姑父借款6920萬元,李夢鷺向舅舅、借款600萬元。兩人借款合計7520萬元,然后支付給父母李莊德、沈秀娥。兩人還款的資金來源為晨泰科技2013年分紅,以及對外轉讓股份所得。現已償還完畢。簡單來說,錢在家族親戚手里轉了一個圈,公司有了,債務沒了。
來源:《招股書》
至于晨泰集團,在剝離了主營的智能電表相關資產和業務后,僅剩機械電表、計量箱、水表等業務,其中,計量箱和水表業務因回款較慢等原因陸續于2012-2013年停止經營,機械電表業務因市場需求較少于2014-2015年停止經營。現在,晨泰集團已無實際經營業務。
曾給父母公司借款2.17億,
家族成員各有生意
雖然晨泰集團與晨泰科技2013年就已經拆分,但拆分后的很長一段時間里雙方依然存在關聯交易。后又與控股股東發生資金拆借。
2012年-2017年,晨泰科技的廠房及辦公樓均是租賃晨泰集團,每年租金平均242萬元。
2012年晨泰集團向晨泰科技拆入2.17億元,歸還了2.39億元。晨泰集團還因此支付了資金占用費185萬元。
“晨泰集團與晨泰科技的非經營性往來主要系晨泰集團和晨泰科技因資金周轉需求而相互進行的拆借,按合理利率計提了利息,結算清楚。”晨泰科技表示。
來源:《招股書》
2015年,晨泰科技又提前向3家供應商支付貨款,該筆貨款又被晨泰集團借走,拿來還給了晨泰科技控股股東新泰偉業,金額為2558萬元。“公司認定上述貨款為公司對控股股東新泰偉業的資金拆借,2017年11月,晨泰集團歸還了上述供應商借款。”晨泰科技表示。
“公司創業初期,公司股權集中,所有權人擁有絕對控股權,有利于企業決策和執行;在成長階段,公司股權集中,企業可以保持穩定,但家司不分,家族掌握往往掌握著公司最好的資源,公司治理容易不規范。公司IPO是企業成熟的標志,為適應外部發展環境,企業戰略勢必要重新定位,對應的是治理結構調整,不可避免的涉及領導班子、管理架構等人事重大調整。”經濟學家王赤珅表示。
除了晨泰科技外,李氏、沈氏家族的其他成員也各有生意。企查查顯示,李夢鷺擁有一家成都丹尼爾斯餐飲有限公司,持股10%。借錢給兩姐弟的舅舅沈上敏,擁有一家溫州市甌海南白象上敏副食品店。
姑姑李少蘭、姑父王炳貴在云南、浙江擁有多家鞋類公司,是賽麗鞋業的實際控制人,擁有我形我束、卡琳、KISSCAT、蹀愫等幾大品牌的云南省總經銷權,與當地的昆百大、百盛、新世界、美辰、金格等主流百貨公司為戰略合作伙伴關系。至今已開拓了10余家自營店,目前共擁有員工百余名。
兩人還是云南中澳投資有限公司的實控人,通過該公司在云南昆明當地投資了三家房地產公司,其中百爵陽光投資開發有限公司全面參與昆明市五華區的城中村改造,上、中馬村城中村改造項目。
做生意似乎是刻在溫州人血液里的事情,溫州也被稱為“民營經濟之都”。2022中國民營企業500強榜單,共有17家溫商企業上榜。溫州擁有民營市場主體120萬家,相當于每10個溫州人里面就有1位老板。你對溫州人有何了解?歡迎下方留言討論。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文章僅作為資訊傳播使用,既不代表任何觀點導向,也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猜你喜歡
野馬財經
共165篇文章
關注資本市場、金融市場、新經濟發展和商業創新。
最近更新文章
-
3家上市公司陷“詐騙”羅生門,誰在說謊?
2024-03-25飛凱材料 -
安徽“神秘富豪”被留置:身家百億,投資60家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