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去春來,ToB行業壓縮的彈簧就要迸發了
-
收藏
0
2023,冬去春來。
不止于字面。新的一年,中國的ToB廠商即將迎來“撥云見日”的朗朗晴空。
極不平凡的2022年已經過去,盡管當下的大環境已演變為充滿不確定性,但一個相對確定的趨勢是,2023年將成為企業數智化轉型的重要拐點,三年疫情壓縮的那根彈簧,就要迸發了。
“我們目前判斷,未來五年中國市場的數字化轉型投入增長年均約19%,這遠遠高于IT支出的平均增速。”IDC中國副總裁兼首席分析師武連峰判斷,未來五年仍將是企業數智化發展的黃金時期。
在2023年的當口,用數字化的力量重塑企業經營與增長的邏輯,再次成為企業發展的主旋律。目前來看,認知、實踐、技術、服務這四方面的新變化,都將成為2023年企業數智化業務需求“井噴”的重要原因:
一
認知進化:搏一搏,單車變摩托
與過去幾年不同,中國企業的CEO們正在加速擁抱數智化的理念,甚至組織員工進行內部的轉型知識普及與學習。因為,在當下的商業環境,一個企業拒絕與數智化接軌,等待它的只有被時代淘汰。前不久,阿里研究院的安筱鵬博士提出數字化戰略缺失的“反射效應”,即在確定損失和“賭一把”之間,多數人會選擇后者。那么,如果不做數智化轉型,確定性的損失是什么?
1、企業將失去對客戶的感知。不知道客戶是誰,客戶喜歡什么,客戶體驗怎么樣,進而對生產、采購、營銷的市場決策失去應有的判斷;
2、企業將失去對業務發展的把控。生產、供應、銷售、研發的速度與實際業務需求脫節,跟不上市場的敏捷響應要求;
3、企業將失去對組織架構的管理。員工之間、組織之間、員工與組織間的數據流、信息流無法聯通,管理層、中層、基層失去聯動。
最終,企業將失去核心競爭力,在新時代的浪潮中掉隊出局。
由此可見,在今天,不做數智化轉型,確定的損失是企業無法接受的。因此,即使很多時候數智化轉型的收益還不足夠“確定”,但“賭一把”總好過“坐以待斃”。
二
實踐牽引: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
前面提到,數智化轉型的收益有時還不夠“確定”,會讓部分企業“望而生畏”。但是當同行的成功實踐擺在面前的時候,榜樣帶來的力量就是無窮的。
去年兩會上,代表委員們普遍認為中大型企業的數智化遇到的“數實融合”問題將更為復雜。這些企業往往有比較強的技術研發實力,所需的是互補性極高、系統性極強、能夠深入到業務流程的數智化方案。因此,行業內的領先企業成功落地數智化的例證,能夠極大地提振整個行業對數智化的信心。
中建五局是全球最大的建筑地產集團。通過與國內廠商用友的合作,中建五局打造了數字化管控運營平臺,優化了百余條業務流程,實現業務管理深度融合,對業務管理體系、數據運營體系和IT技術體系進行“三個升級”,加速了自身的數智化轉型。
用友網絡助理總裁羅小江指出,大型企業構建新型能力體系、塑造數智化競爭力,重中之重是搭建云原生的PaaS平臺。通過池化資源,數字技術底座可以幫助企業實現技術、業務、決策的深度融合,最終實現企業效率和收益的提高。
正所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從上例中可以看出,國內企業服務廠商所提供的服務,已經具備了承接大型、超大型企業關鍵應用平臺與系統數智化的價值替代能力,并在交通、工業、政務等眾多產業、行業的實踐中得到了驗證。當“嘗鮮者”們成為新的弄潮兒,隨之而來的,必將是更為龐大的“追隨者”,前赴后繼,共赴數智山海,因此而來的訂單與機會,不可謂不多也。
三
技術迭代:總能給他最好的
數智化意味著更深入的融合、更廣泛的連接和對數字技術的智能應用。從信息化到數智化,中國企業服務產業的產品結構和服務應用經過幾年的技術沉淀,已經積蓄了巨大力量,其帶來的企業核心競爭力提升,也越來越大。
前不久,中國信通院報告指出,中國企業數字化門檻持續降低,轉型成本下降達到80%。這意味著,ToB服務正從ERP時代的“大高重”,逐漸轉向數智時代的“小靈快”。企業服務的本質,就是為客戶創造價值,在這個過程中,企業客戶對于數智化建設和發展的新思路、新變化、新要求,都是需要并且可以被充分滿足的。
當前,企業服務的應用供給側結構,主要分三層:平臺層、應用層和生態層。
從平臺層來看,過去的“技術平臺+主數據”模式已經不足以滿足客戶需要,現在的平臺底座,需要的是從技術平臺到低代碼開發,再到連接底層;從業務中臺到數據中臺,到智能中臺的全鏈路能力覆蓋。可以說,一家企業服務提供商的平臺底座能力決定了其能夠提供的行業應用服務的價值,以及被客戶最終選型的幾率。
從應用層來看,以前的企業應用層,更側重流程優化;而在數智化階段,海量數據的打通、分析、監測、預測和控制決策,已成為企業重要的戰略組成,同時,由此帶來的對財務、供應鏈、人力等行業的深化應用,也能夠進一步幫助企業實現業務協同、業管融合等運營管理創新,實現更大的數智化價值。
再從產業生態的角度來看,平臺化、生態化是未來企服產業的大勢所趨,任何產品都離不開生態,要么是生態中的一員,要么是生態的牽引者。如果說平臺決定了企服廠商的服務下限,那么生態能力就決定了其提供服務的價值上限。
平臺產品只有具備強大的生態融合與運營能力,才能為更多細分領域、細分行業的SaaS服務提供支撐和補強,并攜手生態伙伴共同為客戶創造價值。
在這方面,我國企服產業的生態建設已漸入佳境,以用友為例,根據財報數據,其用友BIP已匯聚超過10000家入駐伙伴,產品超過16000款??焖僭鲩L的生態建設,促成了平臺與伙伴的共榮共贏,為企業客戶提供了“1+1>3”的成效。
四
供給深化:行業化的企業服務才更“懂”客戶
數智化,是當前商業環境中最大的確定性。無論哪個行業,都值得用數智化再做一遍。
作為服務的供給側,應清晰認識到,在數智化不斷普及的今天,要把一個企業的數智化做成,必須把服務做深做透,把戰線推到企業客戶的業務最前端。簡單來說,就是要深入到具體的行業,通過對行業方案和場景應用的梳理,以及行業實踐案例的規?;瘡椭?,幫助行業客戶更快、更高效地落地數智化。
很多企業服務廠商總會抱怨,甲方的需求過于“苛刻”,難以滿足;或者是企業客戶總覺得自己花錢買到的并不是“最適合”自己的那套解決方案或者應用。實際上,客戶不是不愿意花錢,客戶只是不愿意給不懂自己的提供商花錢,真正的“以客戶為中心”,永遠有市場。
尤其是,企業數智化的大潮還迎上了信創國產化的“東風”。近些年來國有企業與地方大型國企的數智化需求都在驟增。去年9月底,國家下發79號文,全面指導國資信創產業發展和進度,要求到2027年央國企100%完成信創替代??梢灶A見到,將有信創行業的大規模招標涌現。
沒有金剛鉆別攬瓷器活。國有企業普遍組織規模龐大,業務場景復雜,更需要企業服務提供商們能夠深入了解它們所在的產業,并提供更深度的專業服務。當前,全球頂級公司的組織架構都是服務于戰略和業務的,他們的組織模式調整也給了企服產業發展方向做了最好的“備注”。比如SAP從創立早期的全球方案、售前和銷售業務就是按照行業開展的;甲骨文的全球和此前的中國區業務也是按照行業細分經營的;華為、中國聯通的大型客戶業務是按照細分行業組建和運行;抖音、百度等互聯網公司,對ToB業務的客戶經營也調整為按行業維度劃分;包括近期正式對外宣布進行高端業務組織升級的用友,也“大刀闊斧”地成立了23個行業事業部,個中意味很明確——未來的ToB產業,必將走向服務的行業化。
我們應滿懷信心地面對2023,過去幾年我們在疫情政策調控、局部防控、地產調整等因素作用下,經濟韌性已如彈簧持續被壓縮,隨著防疫政策的優化和“穩增長”繼續發力,中國必將充分發揮內需市場潛力大、改革空間足的優勢,在全球率先復蘇。
中國有超大規模的市場,具有全球最完備的產業體系,具有培育世界級平臺的基礎。我們的企業和我們的ToB產業,通過數智化所創造的新商業模式、新商業場景將會是最先進的,我們已經站在了全球數智創新的新高點,企業數智化的新紀元正等著我們去開創!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文章僅作為資訊傳播使用,既不代表任何觀點導向,也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div>
猜你喜歡
美團的To B想象力有多少?
如果說阿里基于電商的模型,在過去的十幾年時間里已經完成了這種想象力的釋放,那么美團則作為另外一種聚合,其TO B想象力也或許會被逐漸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