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扣港交所大門,嘀嗒出行為何難講盈利故事?
-
收藏
0
文|恒心
來源|博望財經
古有大禹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今有嘀嗒出行三扣港交所大門。
近期嘀嗒出行再度向港交所主板遞交上市申請,中金、海通國際及野村國際為聯席保薦人。
資料來源:嘀嗒出行招股說明書。
嘀嗒出行擬將此次IPO的募資用于:提升技術能力及升級安全機制、擴大用戶群并加強營銷及推廣計劃、增強變現能力、在中國出行市場價值鏈中選擇性地尋求戰略聯盟及投資收購機會等。
值得一提的是,這已是嘀嗒出行第三次嘗試沖刺港交所IPO了,此前2020年10月首次向港交所遞交IPO申請,后于2021年4月重新提交,但均以失敗而告終。
作為中國最大順風車平臺的嘀嗒出行,可謂是備受資本青睞,背靠IDG、高瓴、京東、蔚來等豪華投資人團隊,但即便如此,嘀嗒出行卻守不住市場份額和盈利能力,用戶差評、黑車青睞等問題更是常伴左右。
今年2月,中國證監會發布了《境內企業境外發行證券和上市管理試行辦法》,自3月31日起已正式實施。新規實施2月以來,業務真實性、股權架構合規性、行業監管合規性、個人信息保護及數據安全以及過往上市進程中斷等,都是備案過程中深受關注的問題,涉及范圍之廣,不難看出嚴格程度在提升,業內不乏觀點認為“要嚴于A股”。
其中,針對數據安全方面,證監會要求嘀嗒出行補充說明上市前后個人信息保護和數據安全的安排或措施,同時在股東穿透方面,要求其說明主要股東穿透至自然人、公眾公司、國有控股或管理的主體、集體組織等主體的情況。
01
雖仍頭頂“皇冠”,但光芒大減
據招股說明書顯示,嘀嗒出行是領先的技術驅動的出行平臺,旨在通過雙輪驅動的策略創造更多交通運力,同時減少對環境的影響,經營順風車平臺,充分利用私人乘用車的閑置座位,提供智慧出租車服務,以提高中國出租車行業內所有利益相關者的效能及效率,并在全國范圍內改善傳統出租車揚招服務及管理。
截至2022年9月底,嘀嗒出行在全國366個城市提供基于App的順風車平臺服務,擁有約1240萬名認證私家車車主,自成立以來已為約5740萬名順風車乘客提供服務。2020年至2022年前三季度,嘀嗒出行分別促成約146.3百萬次、129.7百萬次及72.1百萬次順風車行程,同期交易總額分別約為81億元、78億元及46億元。
不得不說,中國汽車客運市場發展前景還算明朗。
受益于富裕程度的提高、商業活動的增加、城市化的快速發展、消費升級及自由旅行支出的增長,中國汽車客運市場快速發展,預計將由2021年6460億元增至2026年的10556億元。
但在萬億級的中國汽車客運市場中,順風車市場這一細分賽道規模相對較小。
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數據,2021年中國汽車客運市場出租車揚招、出租車網約、網約車和順風車的訂單總數分別約為144億、18億、102億和3億,順風車僅占1.1%,雖然隨著順風車出行距離的滲透率預計從2021年的0.25%增至2026年的0.65%,2026年中國順風車市場的交易總額預計將達到758億元,2021年至2026年的復合年增長率為28%,但占總盤子的比例僅7%。
資料來源: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
中國的順風車市場高度集中,按2021年的順風車搭乘次數計算,前三大市場參與者占91.3%的市場份額,其中嘀嗒出行以1.297億次搭載次數、38.1%的市場份額名列榜首。
嘀嗒出行雖然仍是順風車行業老大,但各項指標已大不如前。
從DAU(日活躍用戶數量)來看,哈啰的季均DAU達到1000.7萬,反超了滴滴的961.4萬,雖然嘀嗒出行以275萬排名第三,但不足哈啰、滴滴的30%。
再從用戶留存率來看,嘀嗒出行的30日安裝留存率僅為39.9%,位列哈啰、滴滴、T3出行以及花小豬之后,其中重度用戶(4天以上)的比重僅為33.06%,被哈啰(49.38%)和滴滴(43.69%)甩開了好幾條街。
最后從司機端來看,截至2022年9月底,嘀嗒出行認證的私家車車主是1240萬人。而截至2022年底哈啰順風車累計認證車主超過2200萬名,差距顯而易見。
02
“用利潤換規模”,難講盈利故事
眾所周知,嘀嗒出行一直以來都主打輕資產模式,主要扮演撮合平臺的角色,收取服務費。
根據招股說明書顯示,2020年至2022年前三季度,嘀嗒出行分別實現營業收入7.54億元、7.8億元和4.3億元。其中順風車業務為其重要支柱,占比高達91%以上,另涉及少量的出租車網約服務業務,占比不足5%。
再來看盈利能力,2020年至2022年前三季度,嘀嗒出行分別實現毛利率82.7%、80.9%和74.6%;經調整后的凈利潤分別為3.4億元、2.38億元和6540萬元;調整后凈利率分別為45.5%、30.5%和15.3%。
數據是最好的證明,嘀嗒出行的盈利能力正在以肉眼可見的速度下滑。對此,嘀嗒出行解釋稱,“主要是由于提供順風車平臺服務的成本增速高于收入增速”。
事實上,嘀嗒出行盈利能力的衰減與其增加對私家車車主的補貼及保險費用密不可分。
2020年至2022年前三季度,嘀嗒出行對順風車司乘的補貼和獎勵分別為1.04億、1.38億元和8161萬元。體現在財務中,上述補貼或是抵減了收入,或是計入了服務成本,或是列支了銷售及營銷開支,但無疑是極大侵蝕了利潤。
除此之外,嘀嗒出行在營銷上也“大手大腳”。
據招股說明書顯示,嘀嗒出行銷售及營銷費用率在逐年攀升,從2020年的30%上升11個百分點至2022年前三季度的41%,而這些費用包括了用戶的推介、社交媒體、應用程序商店、搜索引擎優化及關鍵詞搜索活動等。
當然,嘀嗒出行也是很在意研發投入的,期間分別為4735萬元、6007萬元和6151萬元,2022年前三季度的占比已由2020年的6.3%升至14.4%。
嘀嗒出行盈利能力的下滑除了和自身有關外,與順風車市場競爭不斷加劇也有關聯。
因順風車司機惡意傷人事件,滴滴順風車在2018年8月被下架后,嘀嗒出行迎來快速增長期,但曹操出行、T3、高德及哈羅一眾經營順風車業務的出行平臺企業也茁壯成長,后隨著滴滴順風車業務恢復,嘀嗒出行原本的市場規模再一次被瓜分。
群狼環伺下,“用利潤換規模”或許是嘀嗒出行不得已而為之。
03
頻被投訴,合規問題籠罩
合規問題籠罩著整個順風車市場。
根據招股說明書顯示,嘀嗒出行順風車平臺累計發生57起行政處罰案件,其中36宗后續已于撤銷,余下21起行政罰款由5000元至30000元不等,合計約為55萬元;嘀嗒出行作為被告共牽涉與汽車事故有關的131宗已審結訴訟,作為被告牽涉28宗與汽車事故導致的人身傷害及財產損失有關的未決訴訟,總索賠金額約840萬元。
反觀滴滴,在經歷了2018年幾次重大安全事故后,合規意識一再升級,清退了數萬名不達標的司機。從如今來看,這些被清退的司機,貌似找到了下家。
此外,根據黑貓投訴平臺顯示,通過檢索“嘀嗒出行”關鍵詞,涉及投訴量高達12000多條,而“未經乘客提醒私下拼車”成為重災區。
據一名消費者投訴稱,“前面等就等了一個小時,上車后過了一個小時本以為都要到達目的地了,發現到了巴南區,根本就不對,問司機,司機說他還要接個人,我問他,平臺并沒有顯示有拼車,他說單獨接的單子,那時候已經離我的目的地120km了,原本出發只有70km,活生生多坐了三個小時,繞行100km,沒有一句道歉,態度極其惡劣,嘀嗒平臺也不處理,只是嚴格監管,退了我八塊錢,繞三個小時退八塊錢,我無法接受,而且也不給我訂單號。”
資料來源:黑貓投訴平臺。
在自身難題未解、監管趨嚴的背景下,嘀嗒出行第三次IPO能否成功,尚需市場給出答案。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文章僅作為資訊傳播使用,既不代表任何觀點導向,也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猜你喜歡
滴滴里程會員全新升級 超10項專屬權益免費享
近日,滴滴全新升級里程會員權益,新增免單券、半價券等乘車優惠券,增加快速應答、無車賠、極速賠付等超10項乘車權益的免費使用次數。
博望財經
共209篇文章
有深度的財經媒體,解讀不一樣的財經事件。
最近更新文章
-
深扒《繁花》金主麥吉麗:被藥監局點名,疑似涉及傳銷
2024-03-19麥吉麗 -
凈利潤大漲難改股東“提款機”命運,百麗時尚再沖港交所只為“還債”?
2024-03-14百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