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金融 個人網絡消費信貸 信息披露》等4項金融國家標準發布,多家金融機構參與研制
-
收藏
0
8月23日,WEMONEY研究室獲悉,近日,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以下簡稱“協會”)牽頭研制的《互聯網金融 個人網絡消費信貸 信息披露》《金融行業開源軟件測評規范》《互聯網金融智能風險防控技術要求》《互聯網金融 個人身份識別技術要求》等4項金融國家標準由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以下簡稱國標委)正式發布。
以上4項金融國家標準由全國金融標準化技術委員會(以下簡稱金標委)歸口并執行,人民銀行為主管單位。
《互聯網金融 個人網絡消費信貸 信息披露》(GB/T 42925-2023)由協會牽頭組織中信百信銀行、四川新網銀行、北銀消費金融、中國對外經濟貿易信托、螞蟻科技集團等單位編制。
該項標準規定了境內從事個人網絡消費信貸業務的從業機構信息披露行為相關要求和內容,包括信息披露的原則、范圍以及具體披露信息內容等,信息披露應遵循真實性、完整性、準確性、及時性等原則要求,披露對象范圍包括面向社會公眾、面向個人網絡消費信貸的借款人,具體披露信息內容主要分為從業機構信息以及貸款年化利率等關鍵業務信息。標準的研制發布將為有關從業機構規范信息披露行為提供指引,進一步提高從業機構信息透明度,在保護消費者個人信息和從業機構商業秘密的前提下,向公眾公開、透明地披露相關信息,有效保障消費者知情權等合法權益。
《金融行業開源軟件測評規范》(GB/T 42927-2023)由協會牽頭組織中國建設銀行、中國工商銀行、中國農業銀行、中國銀聯、交通銀行等單位研制。
該項標準規定了金融行業開源軟件測評體系和對應的測評模型與測評方法,適用于金融行業的開源軟件測評工作。標準的研制發布將有效規范金融機構在引入開源軟件前進行評估,幫助金融機構進行技術路線選擇和開源軟件選型,提升開源軟件的質量和成熟度。
《互聯網金融智能風險防控技術要求》(GB/T 42929-2023)由協會牽頭組織支付寶、中國工商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中國郵政儲蓄銀行、廣東華興銀行等單位研制。
該項標準規定了互聯網金融場景下智能風險防控技術所需滿足的技術框架、功能要求、技術要求、實現的安全要求以及運行要求等,適用于開展互聯網金融業務的組織機構,以及提供智能風險防控技術服務的機構。標準的研制發布有利于從技術層面規范在互聯網金融領域廣泛應用的大數據風控平臺,提升從業機構的風險防控能力,尤其是有利于防范互聯網金融新型賬號、交易、支付和信貸風險。
《互聯網金融 個人身份識別技術要求》(GB/T 42930-2023)由協會牽頭組織支付寶、中國建設銀行、中國銀聯、曠視科技、同盾科技等單位研制。
該項標準規定了應用于互聯網金融服務的個人身份識別技術要求,包括技術框架、憑據技術要求、身份識別技術要求以及安全要求,適用于互聯網金融服務中與個人身份識別相關的服務與活動。標準的研制發布有利于在互聯網金融服務中實現個人信息保護、信息安全、數據安全與交易便捷之間的良好平衡,有利于實現對個人身份識別可信度的互認,防范洗錢風險、電信詐騙等風險問題。
協會表示,下一步,將繼續在人民銀行的領導下,在國標委和金標委的指導支持下,加強對以上已發布的4項金融國家標準的宣傳培訓,通過協會自律管理、檢測認證等方式促進標準的貫徹實施。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文章僅作為資訊傳播使用,既不代表任何觀點導向,也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猜你喜歡
《消費金融環境、社會和治理實施指南》等3項團體標準分別通過立項評審和技術審查
該項標準可為商業銀行、消費金融公司、小額貸款公司等開展消費金融業務的從業機構踐行消費金融ESG相關的理念和原則提供參考。北互金秘書長王思聰參加中國貸后處置峰會
北京市互聯網金融行業協會秘書長王思聰受邀出席此次峰會,并發表了題為“個貸不良資產處置難點與方式探索”的主題演講。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將開展行業內變相高息“現金貸”、“套路貸”等問題自查整改
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發布關于開展變相高息“現金貸”、“套路貸”等問題自查整改的通知。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召開“金融數據要素合規應用與安全管理”工作座談會
會議圍繞金融服務五篇大文章,促進金融數據要素合規應用、賦能數字金融高質量發展進行深入討論。《2023年金融APP市場治理與發展報告》正式發布:個人信息收集使用問題同比下降5.9%
3月13日,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在京召開《2023年金融APP市場治理與發展報告》發布會暨工作座談會。
WEMONEY研究室
共2704篇文章
追蹤數字金融發展動向,探索金融科技融合之道,解讀傳統金融機構轉型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