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鉆石的年輕人越來越少了
-
收藏
0
曾經,“鉆石恒久遠,一顆永流傳”的廣告語深入人心,買鉆戒求婚、結婚似乎是每對新人標配,買黃金首飾會顯得老土、不夠新潮。
2011年之后,隨著黃金價格的下跌,買黃金的大媽也被套牢,此后幾年金價一路從超過400元/克,跌至不足250元/克。但是,近幾年隨著黃金價格的上漲,如今已超過500元/克,購金熱再次卷土重來。
另一邊,鉆石的價格卻繃不住了。過去一年,黃金價格上漲了40%左右,而鉆石價格卻下跌了40%。
經典的廣告語,在年輕人那里不管用了,現在的年輕人血脈覺醒,偏愛黃金。
數據顯示,2023年上半年,中國黃金消費量同比增長16.37%;去年,鉆石市場規模同比下降18%,今年鉆石銷量仍在持續下滑。
市場的冰與火傳導到了一個個具體的商家身上,鉆石行業的商家受到的沖擊巨大,黃金行業的商家也不是都能吃大肉,有的只能喝點湯。
在無法抵抗的環境里,周大福、老鳳祥、迪阿股份、萊紳通靈等等黃金珠寶公司表現如何?經營效率如何?他們誰的賺錢能力更強?本文將回答以上三個問題。
01
60%的毛利率
也避免不了鉆石商家的虧損
迪阿股份,一個靠“一生只送一人”凸顯愛情珍貴的鉆戒品牌,萊紳通靈,一個講述貴族故事的高檔珠寶品牌,還曾投資過熱播劇《克拉戀人》,都在經歷寒冬。
迪阿股份、萊紳通靈前三季度營收分別為17.4億元和5.7億元,同比下降42.75%、26.9%。它們的營收從去年就已經開始下降,分別下降20.36%和31%。
營收下降,一個重要的原因是人造鉆石正在替代天然鉆石的需求。天然鉆石能維持高價,是因為稀缺性,產量的稀缺性以及故事的稀缺性。
如今,人造鉆石已可以模擬天然鉆石生成的過程,從化學、光學和物理性質等維度來評判,通過石墨生成的鉆石,都屬于“真鉆石”。
價格上,人工鉆石更具有優勢。人工鉆石的的批發價,1克拉僅2000元左右,而天然鉆石要9萬左右。天然鉆石的市場規模正在快速增長,2022年,人造鉆石的銷售額同比增長38%,市場規模已接近120美元,7年市場規模增長了10倍以上。
以前買了鉆石的人,現在想變現的時候,發現鉆石根本賣不上價格。不少用戶在社交平臺上表示,8000元買的鉆戒回收價僅有600元,3萬元的鉆戒5年后僅值2000元。
現在的年輕人,也越來越不吃“愛情故事”那一套了。
所以,鉆石商家寒氣凜凜,即使毛利率很高,也賺不到什么錢,萊紳通靈已經出現虧損。
前三季度,迪阿股份和萊紳通靈的毛利率分別為69%和56.6%,凈利率分別為4.3%和-3.4%。對應期間的凈利潤,分別為7414.3萬元和-1937.5萬元,同比下降90.4%和421.6%。
迪阿股份還有微利,靠的是非經常性損益,其中重要的一項是買理財,如果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則虧損6754.7萬元。
虧損其實也是努力的結果。
商品銷路不暢的時候,公司往往會寄希望于更多的營銷活動、廣告宣傳來挽救銷售頹勢,實際上,這也成了虧損的原因之一。比如2022年,在收入下降的情況下,迪阿股份的銷售費用同比上升16.8%,一直到今年第三季度,迪阿股份的銷售費用才開始減少。
賺不到錢,鉆石商家只能被動收縮。
2021年迪阿股份的單店收入還能達到1002.8萬元,但到了2022年,迪阿股份的單店收入下跌46.6%至535.1萬元;萊紳通靈的單店收入一直很低,最高時單店收入只有不到300萬元,到今年三季度末,已減少至122.3萬元。
今年迪阿股份門店數量減少94家至594家,萊紳通靈減少44家至463家。

門店的收縮與虧損也會帶來一些損失,比如租金和裝修費用,今年前三季度,迪阿計提的資產減值損失達到了7657萬元,主要就是因為虧損門店。2021年和2022年,這一數據分別為1015.3萬元和2842萬元。
鉆石是珠寶中利潤空間最大的品類,在各種因素疊加之下,整個鉆石的價值鏈、產業鏈以及商業邏輯都會面臨重塑,方向是價值回歸,而這個過程中的冷,不是扛一扛就可以過去的冬天。
02
黃金銷售火熱
爭奪下沉市場和年輕人
今年的黃金市場一片大好。
從已披露的財務數據看,周大福(2023.4.1-9.30)營業收入同比增長6.43%,老鳳祥同比增長15.9%,中國黃金同比增長15.76%,周大生同比增長39.81%。
凈利潤方面周大福(2023.4.1-9.30)、老鳳祥、中國黃金、周大生,分別增長36.44%、44.29%、20.83%、17.73%。

無論是從營收還是凈利潤,黃金飾品行業都取得了不錯的增長,行業內呈現出一些趨勢。一方面,通過開放加盟快速擴大規模;另一方面,通過重視年輕人,在設計上花心思,比如推出古法黃金。
第一,通過開放加盟,快速搶占下沉市場,是行業的一個趨勢。
2019年,周大福表示要在三到五年內,擴大在三四線及以下城市的擴張速度,此后三年多,周大福門店數量從3134家增長至7740家,漲了一倍多,其中大部分開在了三四線及以下城市。
2022年,周大生凈新增門店620家,老鳳祥全年凈增664家新店,中國黃金凈新增346家門店。也大多是以加盟的方式將門店開在了三四線及以下城市。
周大福此前營收能持續擴大,原因是持續推進低線城市的加盟商擴張策略,不斷做大收入規模。截至9月30日,周大福的門店數量(自營和加盟店)已增長至7838家。
這幾年,周大福由于門店擴張迅速,經營效率跟不上,單店收入在大幅下降。到2022財年,周大福單店收入已降至1123.4萬元,降幅高達38.4%,已和老鳳祥的單店收入持平。
今年3月31日到9月30日,周大福凈新增門店數量為569家,相比去年同期凈新增933家,下降39%。今年周大福提出了,要提升經營效率的目標,門店擴展速度已明顯放緩。
第二,黃金珠寶的設計,呈現出客群年輕化和設計時尚化的特征。
各大平臺數據顯示,年輕消費群體對金飾的接受度越來越高,甚至出現了年輕人跑步入市“搶”黃金的現象。唯品會數據顯示,618黃金消費超過51%由90后消費者貢獻,其中95后消費者數量更是同比去年增長近30%。
2021年年報,老鳳祥首次提出要“重視年輕人”,此后的年報中提的越來越頻繁,并推出了針對年輕人的“鳳尚”系列產品,而且也越來越重視小紅書等平臺的推廣。
針對年輕人,包括周大福、老鳳祥、周生生等都推出了古法黃金產品。
雖然都在賣黃金,周大福的定位更高,單品價格更高,而且周大福在營銷上更重視年輕消費群體,首飾設計更新穎,所以周大福的單店收入一直要比老鳳祥高。以2019財年年為例,周大福的單店收入高達1824.5萬元,而老鳳祥只有1243.5萬元。
03
黃金品牌商盈利分化
關鍵因素是什么
黃金流通品牌在“量”這一側這么努力,是有原因的。
黃金是一種硬通貨,有國際金價指導,開采和加工的價格也相對透明,可以說,下游黃金流通品牌,都是價格的被動接受者,品牌溢價不算明顯,整體的毛利率也比較低。
價格越透明,毛利率越低,比如以銷售金條為主的中國黃金,其毛利率一直是個位,近幾年還不到5%。
做黃金首飾加工的企業,毛利率會更高一點,有研報稱整體能在10%——20%。比如老鳳祥的黃金珠寶首飾的毛利率常年維持在10%左右,周大福、周大生等可以保持20%左右。

這10個點的毛利率差距,還要剔除掉經營模式的影響。
此前有研報指出,黃金品牌商加盟店數量與毛利率呈反方向變動。以加盟模式擴張的老鳳祥毛利率更低,也是一個印證。
因此,可以說,在提供相似商品的基礎之上,黃金品牌的溢價是很小的。
從整體的毛利率看,在賺錢的輕松程度上,黃金遠遠不及以前的鉆石。而且,黃金價格的上漲并不必然帶來品牌商毛利率的提升。
比如,加盟模式下,品牌商按照克重收取品牌使用費,金價波動對于品牌商沒有直接的影響,在直營模式下,金價上漲初期,如果有較多的低價庫存,毛利率能夠有明顯改善,后面基本就隨行就市了。
前面我們提到,很多黃金流通品牌開始做古法黃金,除了消費者審美之外,也是希望通過提供差異化的黃金飾品來提升毛利率。
相較于普通黃金,古法金雕刻工藝更加復雜,做工更加細致,低顏色飽和度更顯低調奢華。有研報指出,古法金單件產品比普通黃金平均要重50%—100%,而且工費也更貴,所以算下來,單件古法金的單價要比普通黃金貴60%以上。
不同的經營模式也影響了費用率。比如,直營店的比例越高,銷售費用率也會越高。
加盟店模式下,品牌商的主要客戶是總經銷商和經銷商,相比直接 to C,這種模式不需要投入更多費用進行營銷,而且也不需要總部管理。
今年前三季度,周生生、周大福、老鳳祥的銷售費用率(銷售費用/營業收入)分別為16.7%、8.9%(半年報)、1.2%。
全是直營店的周生生,銷售費用率最高,直營店比例24%的周大福次之,直營店只有3.2%的老鳳祥最低。
在多重因素的影響下,黃金流通品牌商也顯現出了不同的盈利能力,前三季度,周大福(2023.4.1-9.30)、老鳳祥、中國黃金、周大生,凈利率分別為9.3%、4.2%、1.8%、8.7%。
參考文獻:
[1]《2023中國珠寶上市公司研究報告》 中國資產評估協會
[2]《黃金珠寶中報總結:黃金品類高增,婚慶&金價帶動后市消費》財通證券[3]《特許加盟經營模式的發展和突破》 華中科技大學 梅寒
[4]《2023年黃金珠寶行業分析》東吳證券
猜你喜歡
突然卷走5000萬黃金!品牌總部不愿直接承擔賠償
近日,有消費者反映,位于北京市朝陽區雙井富力廣場的中國黃金北京概念店“倒閉了”,自己此前在該店“無憂預訂”的黃金也無法提取。現實版“黃金大劫案”!涉5000萬黃金“托管”的金店跑路,中國黃金陷入加盟困境?
據中國黃金協會數據,2023年全國黃金消費量同比增長8.78%,達1089.69噸,而2024年國內黃金消費數據有望創新高。黃金:加息周期尾聲的決勝之力?
黃金,這一閃耀的金屬,在人類歷史長河中始終占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然而,要真正理解黃金價格的波動,我們必須深入剖析其背后的本質屬性。買鉆石的年輕人越來越少了
數據顯示,2023年上半年,中國黃金消費量同比增長16.37%;去年,鉆石市場規模同比下降18%,今年鉆石銷量仍在持續下滑。在無法抵抗的環境里,周大福、老鳳祥、迪阿股份、萊紳通靈等等黃金珠寶公司表現如何?試看本文分析。金價漲聲不斷 黃金股ETF(159562)將成金價放大器
國際黃金期貨價格強勁反彈,近兩周漲幅一度超10%。11月21日,華夏基金旗下華夏中證滬深港黃金產業ETF(場內簡稱:黃金股ETF,產品代碼:159562)公開發行。作為金價發大器的黃金股ETF,可作為配置黃金資產新的重要選項。
市值榜
共61篇文章
資本與商業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