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藥”行情卷土重來:近1月漲幅前1%基金半數是醫藥醫療
-
收藏
0
出品:公司研究室基金組
文/雪梅
摘要:“吃藥”行情卷土重來
關鍵詞:大消費,醫藥醫療,基金
進入4月份,美國特朗普政府發起的關稅大戰,鬧得全球資本市場雞飛狗跳,大機構小股民都惶惶不安。
港股、A股也沒有例外,大盤出現劇烈波動。
4月7號,清明小長假后開盤,港股與A股出現補跌,整個盤面一片狼藉,顯示屏上跌停個股一版版刷屏,春季躁動的漲幅被全數抹去。
當日,A股創出年內新低,京滬深三大交易所5414只股票中4432只跌停,占比81.86%。收盤翻紅的股票僅106只,占比1.96%。
這情景,怎是綠肥紅瘦這4個字了得!

事實上,大盤并不是進入4月才開始回調,而是早在3月17日前后就已見頂。
自那時起,無論港股還是A股,一直在震蕩下跌。
“懂王”的對等關稅,只不過是壓垮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
4月8日開盤前,中國金融監管機構果斷出手!
國家隊強力進場護盤后,A股投資者信心大增,市場出現快速反彈。
4月14日,市場收出一個小陽線,類似紅十字星。
顯然,經過一周多的過山車行情考驗后,國內投資者心態已基本穩定。
所謂不經歷風雨怎么能見彩虹。
這時候,回顧近1月A股各大板塊的漲跌,最容易發現:面對外部巨大不確定性時,場內資金的避風港在哪里?
為了方便,公司研究室沒有選擇具體股票,而是直接比較了開放式基金凈值漲幅,因為它們凈值的變化,更能反應大資金的動向。
Wind數據顯示,截至4月14日,滬深兩市現存21490只開放式基金(非貨幣和QDII),近1個月漲幅前50的基金(A、C分別計算)中,有40只是醫藥醫療類基金,占比80%。
這個占比非常可觀。
具體到漲幅TOP10,除了中航優選領航A/C 排名第三、第四,其余8只全是醫藥醫療基金,而且占據冠亞軍。

說實話,第一眼看到這個結果,筆者幾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以為搞錯了。
反復查看后,數據沒有錯。
醫藥醫療大健康,竟然成為過去這輪下跌中的大贏家。
這真是久違了!
自從2021年春季A股見頂,賽道股退潮以來,醫藥醫療行業一直在沉寂中陰跌,幾乎沒有增量資金關注。
當時,備受追捧的醫藥醫療基金逐漸被市場冷落,那些重倉醫藥醫療的基金明星,也從基民的最愛淪為嘲諷對象。
4年過去了,很多股民幾乎忘記了這個板塊,不少基民已記不起被套的醫藥基金代碼。
眼下,這個“死”了太久太久的板塊,就這樣一下子“活”過來啦?
對此,筆者心里并不踏實。
公司研究室決定:將采樣標本進一步放大。
第一步,將凈值漲幅排名放大到全部21490只開放式基金漲幅前5‰的108只產品。

結果發現,漲幅榜上有54只醫藥醫療基金,占比50%;38只黃金ETF及其聯接,占比35.19%;16只其他基金,占比14.81%。
也就是說,1月漲幅前5‰的開放式基金中,醫療醫藥大健康產品占了一半,依舊領跑市場。
為了進一步驗證,公司研究室將采樣標本再次放大到開放式基金漲幅前1%的215只產品。
數據顯示,漲幅排名靠前的1%產品中,醫療醫藥大健康產品103只,占比47.91%;黃金ETF及其聯接產品72只,占比33.49%;農林牧漁基金15只,占比6.98%;其他領域產品25只,占比11.63%。

簡而言之,近1月漲幅前1%的基金中,接近5成是醫藥醫療大健康產品。
事實上,近1月漲幅排名前500的基金中,醫藥醫療大健康產品也隨處可見。
至此,筆者基本認定:在這段非常時期,以往不被市場待見的醫藥醫療大健康,確實出現了大面積逆勢上漲。
這個發現,既令筆者驚喜,也讓筆者驚訝。
以往,A股基金的慣性操作就是所謂的“吃藥喝酒”。
說白了,就是重倉大消費賽道。
不過,這一回,醫藥股“前度劉郎今又來”,伴侶不是白酒,換成了黃金。
原本聯袂而行的白酒醫藥,這一次分道揚鑣,原因何在?
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白酒行業渠道庫存尚待出清,這個過程可能要持續到今年年底。
至于攜手黃金,理由非常簡單,就是兩個字:“避險!”
當今世界,正值多事之秋。
早在俄烏沖突開始時,黃金就已經走上牛市。
3年過去,黃金不僅沒有走熊,反而成為更多人眼里的避險工具。
4月2日,特朗普挑起全球關稅大戰,本已恐高的黃金,再次創出新高。
與黃金這個老牌“網紅”相比,醫藥醫療行業這次走紅,是大資金臨時避險,還是整個行業真的要春暖花開呢?
這一點,市場上眾說紛紜。
其實,醫藥醫療這波上漲,也不是無跡可尋。
春季躁動中,醫療板塊最先異動,有點起色,因為,這類產品畢竟應用了不少人工智能。
但是,當時不少投資者認為:醫療股是蹭熱點,搭AI上漲的便車。

春節過后,衛生部門公布了一些有利于創新藥的利好,醫藥類個股也開始上漲。
此前,集采的沖擊已消化得很透,部分國產創新藥臨床已鋪開。
對此,不少人沒當回事。
他們認為:醫藥股翻紅,只是春季躁動中的板塊補漲。
眼下,春季躁動早已結束,不少AI股的股價回到起點。但是,醫藥醫療大健康基金凈值,卻在近1月大面積上漲。
這一回,也許真的不一樣。
就筆者個人感受而言:是時候買點醫藥基金了!
畢竟,這個行業已經跌了4年,股價已足夠低,基本面也正出現拐點。
眼下,懂王發起的關稅大戰,給全球市場帶來巨大的不確定性。
面對美方的挑釁,國家將大手筆提振內需已成業內共識。
這時候,抄底醫藥醫療大健康這個正宗的大消費概念,未來,大概率只輸時間不輸錢!
猜你喜歡
公司研究室
共1292篇文章
解讀公司發展商業邏輯,揭秘資本市場背后迷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