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海銀行八周年:風華八載 行穩致遠
-
收藏
0
2025年6月29日,藍海銀行迎來開業八周年。經過八年的探索與突破,藍海銀行蹚出了一條高質量可持續發展路徑。
穩健合規之路篤定前行:主要監管指標連續六年達標并持續優化,主體信用評級連續多年維持AA+級;
普惠金融之路持續發力:深耕數字金融,提高金融服務的覆蓋面、可得性和便捷度,服務有效客戶數突破2400萬戶;
責任擔當之路為民挺膺:投身形式多樣的社會責任活動,涵蓋支持教育、振興鄉村、扶危濟困等,累計納稅20.05億元,為困難客戶群體減免利息2252萬元。
眼下,一個藍色金融夢想正在齊魯大地加速崛起,為地方經濟發展源源不斷注入“源頭活水”。
“黨建紅”引領“藍海藍”
堅持黨的領導、加強黨的建設,是企業發展的根和魂。
八年間,從一家先天資源受限、新設立的小銀行,成長為民營銀行序列的“優等生”,這背后是藍海銀行不斷強化黨建引領,深入推進黨建工作與公司治理、經營發展互融共促。
自開業以來,藍海銀行充分發揮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將黨組織職責的行使與公司治理有機銜接,率先把黨建工作若干要求寫入《公司章程》,重大經營管理事項必須經黨委前置研究,確保銀行發展不偏航。
藍海銀行通過建立黨委與董事會、監事會、高級管理層“雙向進入、交叉任職”方式,實現體制對接、機制對接、制度對接和工作對接,有效確保黨的領導貫徹于決策、監督和經營管理全過程。
合規經營是銀行的生命線,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根基。黨建工作成為藍海銀行提升合規管理的“紅色引擎”,強化全行合規意識,以敬畏之心嚴守經營底線。
以長期主義為導向,藍海銀行持續優化內控合規管理,從制度建設、流程設置、風險管控和實際操作等方面,多維度開展合規管理專項檢查,針對盲點和薄弱點加強內部控制、流程優化和規范操作,有效防控各類風險。
在藍海銀行看來,合規不僅是監管部門對銀行的外部要求,也是銀行穩健前行的內在需要。
為此,藍海銀行圍繞“穩”字下足了功夫,主動摒棄規模情結、速度情結,把促轉型、提質量擺在更加重要的位置,通過加強全面風險管理和流動性管理,優化調整資產結構,增強主動負債管理,實現了流動性、安全性和盈利性均衡協調。
藍海銀行將黨建優勢轉化為提升穩健合規發展的澎湃動能。截至2024年底,22項主要監管指標連續六年全部達標并優于監管標準,涵蓋資本充足、資產質量、減值準備、關聯交易、流動性風險等各主要領域,是少數幾個連年全部達標的民營銀行之一。主體信用評級連續多年維持AA+級,在同類型民營銀行中,以最少注冊資本獲得最高主體信用評級。資產質量持續穩健向好,累計發放貸款超4000億元,累放不良率僅0.67%,不良貸款控制遠優于同業平均水平。
寫好“五篇大文章”金融答卷
“一部手機就是一家超級網點,核心業務100%通過線上就能辦理,速度更快、流程更短、風險更低。”藍海銀行的數智銀行規劃正變為現實。
雖然85萬元的貸款已經到賬好幾天了,但劉朋林的驚訝勁還沒過去。他在威海市經營著一家小型食品加工企業,但由于賬期的問題,短期流動資金壓力較大。一籌莫展之際,劉朋林了解到藍海銀行“助業貸”產品,“沒有抵押、沒有擔保,手機上操作不超過10分鐘,就審批通過了我的貸款申請。”
沒有抵押物也能申請貸款,這份底氣源自于藍海銀行的數字金融實力。
在藍海銀行,每一個貸款申請發出的瞬間,自主研發的“藍鏡”全線上大數據風控平臺便通過整合工商、稅收、人社、司法等數據,對客戶進行360度“畫像”,精準評估客戶的貸款需求和還款能力,實現千人千面、差異授信。
自“出生”之日起,民營銀行就面臨“一行一店”的短板,如何突圍?藍海銀行給出的路徑是實行“科技立行、科技興行”策略,業務產品和系統建設直接從數字化、智能化起步,打造數智化銀行IT架構底座。
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提出,要做好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老金融、數字金融“五篇大文章”,在藍海銀行看來,數字金融是建設金融強國的底座,對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老金融形成支撐助力。
截至目前,藍海銀行已構建以人工智能、區塊鏈、大模型等前沿技術為核心的科技能力,實現7*24小時線上服務,月均交易量達到1.6億筆,信用貸款審批僅需1-2秒。
得益于夯實數字金融基石,藍海銀行以普惠金融為己任,把目光聚焦于傳統金融難以覆蓋的長尾客群,搭建“敢貸”“愿貸”“能貸”“會貸”機制,精心打磨小康貸、助業貸、藍邸貸等多款爆款產品,為眾多的小微企業、中低收入群體提供差異化、有溫度的金融服務,有效提高了金融服務的覆蓋面、可得性和便捷度。
截至目前,藍海銀行服務有效客戶數量突破2400萬戶,其中包括“三農”客戶396萬戶、小微客戶21萬戶,與此同時,進城務工的新市民、返鄉創業的大學生、路邊擺地攤的攤主、賣小商品的雜貨店等,也都成為藍海銀行服務的主要客群。
在科技金融、綠色金融和養老金融方面,藍海銀行依托數字金融基礎能力建設,不斷拓展服務場景、延伸服務范圍、優化服務體驗。
提高科技金融質效,重點加大對瞪羚企業、專精特新等科技型企業的融資支持,以金融“活水”培育新質生產力。創新綠色金融產品,構建ESG評價體系,積極融入威海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建設。探索養老金融服務體系,優化適老化移動支付產品,上線方便老年人使用的大字版手機銀行,為老年群體量身定制金融產品和服務。
踐行“金融為民”責任擔當
今年1月,春寒料峭之際,藍海銀行前往威海市文登區大水泊鎮客嶺村,為300戶670名群眾送去大米、春聯等生活慰問物資,將愛心與溫暖送到村民心坎上。
今年3月,春暖花開之時,藍海銀行赴威海市高新區祈頂山學校開展捐資助學活動,向24名困難學生一次性發放2.6萬元助學金,助力學子追逐人生夢想。
八年時間,類似的藍海公益每天都在續寫新篇。
開業以來,藍海銀行在監管部門指導下,始終以“科技金融、普惠大眾”為核心使命,以良好的經營業績和穩健的發展步伐,成為山東金融業遞出的一張熠熠生輝的名片。
在自身發展的同時,藍海銀行積極踐行“金融為民”,將社會責任融入企業文化,以實際行動回饋社會,實現多方和諧共贏。
捐款支持疫情防控、設立冠名慈善基金、持續性捐資助學、助力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走訪慰問兒童福利院、贊助大學生創業活動……秉承“責任藍海”的公益理念,藍海銀行建立起“系統規劃、持續投入”的公益長效機制,參與組織形式多樣的社會公益活動,以情懷回報社會,以責任彰顯擔當。
更值得一提的是,藍海銀行開業以來納稅連年攀升,截至今年5月底,累計繳納各項稅款20.05億元,位居威海市金融業前茅,連續多年被評為威海市納稅信用“A級納稅人”稱號,獲評山東省財政廳地方金融企業績效評價A級。
與此同時,藍海銀行堅持把客戶服務和體驗放在首位,在全國民營銀行中首批成立獨立的消保管理部門,持續完善全流程消保管理體系,建立健全客戶訴求快速響應機制,著力提升客戶的滿意度。
針對還款困難群體,藍海銀行推出了“暖心計劃”,為確有困難的小微企業和個人客戶建立“一戶一策”紓困機制,制定延期還本付息、減免利息、展期等多種方案,減輕階段性還款壓力。截至2024年底,累計為2198名困難客戶減免利息2252萬元。
2017-2025,藍海銀行從誕生到成長,走過深耕齊魯的風華八載。
潮平岸闊,行穩致遠。站在新的起點,藍海銀行將深入踐行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全力做好“五篇大文章”,持續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質效,為助力金融強國建設貢獻更多“藍海”力量。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文章僅作為資訊傳播使用,既不代表任何觀點導向,也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猜你喜歡
藍海銀行積極開展“金融標準 為民利企”系列宣傳活動
為了讓更多金融消費者了解金融標準的重要性和意義,藍海銀行采用線下線上相結合的方式進行了多維度、立體化宣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