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錢支付再收625萬罰單!年內二度被罰,萬達系風控問題成頑疾
-
收藏
0
文|文心
近日,中國人民銀行上海市分行最新公示的行政處罰信息顯示,快錢支付清算信息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快錢支付”)因違反清算管理、賬戶管理及商戶管理規定,被處以警告并罰款625萬元。這已是快錢支付2025年第二次領罰,也是其自2022年以來的第四次公開處罰。
近年來快錢支付的違規記錄頻現,2022年因違反賬戶管理、清算管理規定及反洗錢義務被罰1004萬元;2023年海南分公司因資金結算違規被罰73萬元;2025年4月山東分公司再因清算管理問題被罰2萬元。
1.萬達危機下的戰略潰敗
此次上海分行的625萬元罰單,直指支付業務核心風險——清算、賬戶及商戶管理三大領域。 違規類型高度重復,顯示其內部風控存在系統性漏洞,“屢罰屢犯”現象在支付行業實屬罕見,合規機制幾近失效。
值得注意的是,監管追責日趨嚴格。2022年千萬罰單中,時任CEO及副總裁因“未按規定履行客戶身份識別義務”被連帶追責。2025年以來,“雙罰制”已成常態,杉德支付、匯付支付等機構高管因違規被罰10萬至35萬元不等。
快錢支付的風控困境,深植于萬達集團的整體危機。支付行業分析人士指出,本質問題在于管理投入嚴重不足。隨著萬達集團流動性危機持續發酵,支付板塊風控預算被大幅壓縮,合規建設陷入停滯。
2014年,萬達集團以3.15億美元收購快錢68.7%股權,意圖打造“互聯網金融生態鏈”。彼時,快錢穩居行業第四,擁有全牌照優勢,年交易規模僅次于銀聯商務、支付寶和財付通。萬達計劃依托其年客流量超15億人次的龐大實體商業網絡,通過快錢打通支付環節,構建“支付+金融”的O2O閉環。
被收購后,快錢CEO關國光宣布戰略轉向:從B端企業支付全力進軍C端消費金融。目標是通過萬達廣場、院線等場景,為消費者提供支付、理財、信貸等綜合服務,“三年內發展3億客戶群”。為此,快錢推出“快錢云端會員管理系統”、信貸產品“快易融”,并試水基于萬達消費數據的理財產品。
然而,戰略轉型收效甚微。 萬達商業場景的封閉性難以抗衡支付寶、微信支付的開放生態,C端用戶支付習慣已然固化。截至2014年三季度,快錢互聯網支付交易規模占比僅6.9%,如今份額已大幅下滑。
2.牌照縮水,前路堪憂
戰略失敗疊加母公司危機,快錢價值急劇縮水。2023年,萬達啟動出售快錢支付程序,估值從收購時的約28.6億元暴跌至10億元。
其支付牌照資質也在持續縮水:最初擁有六項業務資質,首次續展時主動終止了固定電話支付和預付卡受理業務;2024年支付業務重新分類后,僅剩“儲值賬戶運營Ⅰ類”和“支付交易處理Ⅰ類”兩項基礎資質。
盡管快錢仍宣稱覆蓋650萬商戶和4億用戶,但缺乏高頻交易場景支撐,業務活躍度持續低迷。在監管日益聚焦實質經營的背景下,其牌照價值面臨進一步貶損風險。
工商信息顯示,萬達已將旗下“快錢金融服務(上海)有限公司”的全部股權出質給常盛私募基金,出質股權數額達4.8億元。
支付行業正經歷殘酷的“減量增質”洗牌。2025年已有5家支付機構注銷牌照。央行頒發的紙質許可證只是入場券,真正的“牌照”是企業的合規能力本身。
猜你喜歡
這家支付公司上調POS費率至1.5%+3!
今年以來,POS機費率上漲的情況接連出現, 多年頭部收單機構已經將費率上調。在這輪POS機的漲價潮中,越來越多的支付機構加入了進來。快錢支付、得仕股份被罰巨額罰款,后者涉開設賭場流轉賭資10億余元
2011年獲得《支付業務許可證》,最早資質包括銀行卡收單、互聯網支付、移動電話支付、固定電話支付、預付卡受理(全國)等。
WEMONEY研究室
共2829篇文章
追蹤數字金融發展動向,探索金融科技融合之道,解讀傳統金融機構轉型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