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從科技,年輕人的“軋空第一股”?
-
收藏
0
本文系基于公開資料撰寫,僅作為信息交流之用,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云從科技(C云從-UW,SH:688327)上市之后徹底火了,因為它被認為可能成為A股的"軋空第一股”。所謂軋空,是指股價大幅上升,大量空倉無法回補的一種現象。
◆5月27日,云從首發上市,股價暴漲39.23%。
◆周末兩天,市場上就一種猜測,云從的賣空量較多,有可能成為A股的軋空第一股。
◆5月30日,第二個交易日,云從股價下跌9.16%,討論軋空可能性的投資者變得更多。
◆5月31日,第三個交易日,云從股價再次暴漲34.88%,盤后眾多眼紅的玩家表示下一個交易日必須跟,仿佛軋空單邊行情里,無限上漲的暴富機會近在眼前。
圖:云從股價走勢,來源:wind
游戲驛站(NYSE:GME)珠玉在前,其股價在2021年初的一個月里,從十幾美元飆升到最高483美元,漲了幾十倍,個人投資者們團結起來似乎也能賺大錢。有看熱鬧不嫌事大的投資人表示——錯過了美股軋空牛股游戲驛站,錯過了A股試劑盒大牛股九安醫療,就別錯過了云從科技。
這個軋空做多的錢真有那么好掙,一點不燙手?
這里我們就著云從科技最近的股價博弈,聊聊軋空的核心邏輯。以及AI公司未來十年的三大核心競爭力。
01
邏輯一:多到永遠都補不回來的空單
你知道什么樣的軋空鐵定能賺錢嗎?就是空單多到永遠都補不回來。
還是以游戲驛站為例:
游戲驛站是一家視頻游戲零售商,其遭到大量做空的原因是連續兩年業績滑坡——2019年業績滑坡,當年營收83億美元,yoy-10%,并從前一年的盈利轉為虧損7.5億美元;2020年業績再次滑坡,當年營收64億美元,yoy-22%,并虧損4.7億美元。
圖:游戲驛站的業績,來源:wind
游戲驛站股價在4美元的時候,空頭股數占流通股的150%。游戲驛站股價在15美元的時候,空頭股數占流通股的140%。100%以上的做空量長期維持。美股是個神奇的地方,假設只有1億股流通股,它能通過杠桿交易,衍生品設計等手段,把做空頭寸堆到1.5億股,這么巨大的做空數量,在上漲行情里很難買回來,一定軋空開啟,出了爆倉別無他途。
2021年1月,Ryan Cohen加盟GME董事會,透露自己想要扭轉公司局勢的愿景,軋空行情正式爆發。
吹響號角的是“美國虎撲”Reddit上的一個分論壇WallStreetBets(華爾街賭場,簡稱WSB)上,有人宣揚YOLO(You Only Live Once)作為圣/戰口號——人生定要參與一次打倒華爾街大鱷的無悔之戰。鼓勵WSB上的25萬散戶投資者不問價格地購進游戲驛站股票,并堅定持有以操控流通股,從而打爆華爾街空頭。此后,不出意外,股價暴漲,空頭巨虧,甚至不惜“拔網線”。
通過以上案例,我們知道——空頭數量占流通股的比例是一個很關鍵的比值。
具體到云從科技是什么情況呢?云從的流通股為7436萬股,5月27日,融券凈賣出量為993萬股,占流通股的13.4%;5月31日,融資凈賣出量為-103萬股,也就是說做空股數降到了890萬股,占流通股的12%。
目前空頭頭寸,大概是單日成交量的16.2%,要想平掉倉位也就是個把小時的事,構不成軋空行情。
圖:云從的空頭力量,來源:wind
02
邏輯二:閉著眼都能看出來的極端低估
還有一種軋空行情,來自于市場閉著眼睛都能發現該公司估值極其低廉,價值投資者紛紛買入,執迷不悟的空頭被打爆。云從是否符合這種情況呢?
有很多投資者就認為云從是極端低估的,理由是發行價比招股書里預期的低———原來準備募集37.5億元(發行費用此處忽略不計),發行1.1243億股,也就是說價格為33.35元;而最終定價才15.37元———等于說半價買到了云從科技的股票。
“半價上車”其實還是市場不認可一開始的估值,降到15.37元才能成功發行,不能說降價就是極端低估。參照港股上市的兩家AI公司——商湯-W(HK:00020)、創新奇智(HK:02121)——的估值,其實很快就可以搞清云從的估值究竟是高是低。
目前AI公司普遍無法盈利,估值一般用P/S(市值/收入)。商湯科技目前市值1702億港幣,收入47億元,匯率為0.85,也就是說P/S為31倍。創新奇智目前市值130億港幣,收入8.6億元,匯率為0.85,也就是說P/S為13倍。從個人觀察一二級市場AI公司估值來看,一般情況下在20倍P/S左右。
云從科技截止2022年3月的十二個月收入為11.6億元,市值為194億元,P/S為17倍。并不在極端高估或者低估的區間,所以從基本面來看,云從并不具備軋空的業績動能。
圖:云從科技的業績,來源:wind
一定會有人說投資是看未來,對未來自由現金流的折現,假如未來云從科技的業績會爆發式增長呢。厘清這個問題,其實看看目前AI公司主要發展路徑,再比照云從,就可以發現其爆發式增長的可能性目前看不大。
03
未來十年AI公司的三大發展路徑
目前AI公司花式虧損,不管是云從科技和創新奇智這種規模較小的公司,還是商湯這種已具備一定規模性的公司,都處于AI公司的生命周期里的成長階段,需要大規模的研發和銷售投入。所以,目前看AI公司的盈利能力是毫無意義的,“增收不增利”、“流血上市”等媒體式表述,與投資思維差著十萬八千里。
大多數AI公司所面臨的問題,不在于盈利,而是標簽不明顯。假如有一個100家AI公司組成的聊天群,問問它們在做什么業務,95%以上的都是基于計算機視覺的初級應用。“俺也一樣。” “俺也一樣。” “俺也一樣。”……
圖:“俺也一樣”,來源:網絡
只有少數公司,形成獨有的核心能力:
1)邊際成本。AI行業正處于生命周期的初期,場景多且需求碎片化,邊際成本低將是未來競爭要點之一。商湯是其中的代表性公司,其稀缺的AIDC+大模型的應用,已經初步看到邊際成本逐漸降低的趨勢,其毛利率從2018年的56%上升到2021年的70%。
圖:商湯的盈利能力,來源:網絡
2)決策AI。決策AI是傳統企業數字化轉型的底層推動力,它是數字化轉型的重要支撐,也是數據爆發的必然結果。相較于一般AI公司的“自動化”,決策AI基于數據決策的邏輯顯然更加的智能化。根據灼識咨詢,2021年決策AI市場規模約460億元,預計2025年達1850億元,CAGR達47%,有望成為增速最快的AI細分賽道。第四范式是最鮮明的舉起決策AI旗幟的公司,其營收規模,已經不弱于除了商湯的AI四小龍,按合了決策AI細分市場增速更快的趨勢。
3)AI大場景。自動駕駛是AI的超級場景之一,根據科爾尼數據預測, 2030年市場規模達2800億美元。自動駕駛這個大場景里,百度是代表性公司,其Robotaxi產品蘿卜快跑4Q21的訂單量已經達到21.3萬單,超過Google旗下Waymo的Robotaxi產品。在大場景里吃得開的公司,未來也會越來越強。此外,曠視科技也是一家值得期待的公司,此前它在手機里的人臉識別做到絕對領導地位,目前它在研發物流分揀AI系統,這已是一個超級場景。
只要不在邊際成本,決策AI和超級場景這三個主線里的公司,未來面對無差別競爭,很難說能脫穎而出。所以目前來看,云從未來幾年業績爆發式增長,其實也很難看到。
那么,云從科技既不具備離譜空頭數量的條件,也不具備超級低估的條件。投資者去下注這下注所謂的“軋空第一股”,想著一夜暴富,現實嗎?一個可怕的事實是,即使美國散戶在游戲驛站上軋空華爾街對沖基金成功,但相當數量的人還是成為炮灰,沒有及時跑掉……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文章僅作為資訊傳播使用,既不代表任何觀點導向,也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猜你喜歡
云從科技科創板上市,開盤漲幅一度超60%
5月27日,“AI四小龍”云從科技在科創板上市。開盤后,云從科技漲幅一度超過60%,市值約180億。
錦緞
共205篇文章
為上市公司提供知識產權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