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酸檢測到底有多賺錢?有公司毛利率超90% 排隊上市引發熱議
-
收藏
0
近年來,在新冠疫情反復的大背景下,各個核酸檢測公司坐享漁利,賺了個盆滿缽滿。
據媒體統計,單單今年上半年,國內就有104家(涉及相關)新冠檢測上市公司營收2500億元左右,同比大增37%,遠超GDP 2.5%的表現,凈利潤更是高達648億元,同比暴增76.6%,其中18家規模較大的公司利潤輕松翻倍,而且更有翻了277倍、185倍的“良好”表現。
如今,靠著核酸檢測業務的大爆發,這些核酸公司又要扎堆上市了,據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滬交所、深交所以及北交所涉及新冠核酸檢測業務的IPO公司共計13家,其中已有5家“新冠檢測”相關企業已經IPO過會,有的已經成功登陸科創板。
核酸檢測公司搶灘資本市場的局面,不僅引發了輿論熱議,更是引起了監管層的注意,日前,深交所和上交所先后發聲,稱會高度關注涉核酸檢測企業的上市申請,堅持從嚴審核,尤其是企業的可持續經營能力。
這些核酸檢測公司“到底該不該上市?”、“有沒有科技含量?”、“又有多少發展潛力?”正在引發網友熱議!
01
核酸檢測公司到底有多賺錢?
最近,正在沖刺創業板IPO的深圳市達科為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達科為”)就因為“靠核酸采樣管年入8.4億”、“大股東是95后和05后”等新聞,被推上了輿論的風口浪尖,2021年9月,達科為遞交招股書,并于今年7月通過上市委會議審議,目前公司為提交注冊狀態,距發行上市僅一步之遙。
據其最新招股書(注冊稿)顯示,2019至2021年,達科為分別實現營業收入4.35億元、6.05億元和8.37億元,同期分別實現歸母凈利潤1382.96萬元、8133.45萬元和1.04億元,其中2020年的營業收入和歸母凈利潤分別同比增長了39.08%、478.57%。
達科為的業績之所以在2020年突然爆發,一定程度上與疫情有關,不過,核酸保存液和核酸采樣管在達科為收入中占比十分有限,數據顯示,該項業務在2020至今年上半年分別為公司貢獻了8.71%、5.78%和8.84%的營收。
再比如已經上市的康為世紀為例,其2019年的營收也僅才0.74億元,2020年和2021年的營業收入就分別達到了2.33億元和3.38億元,凈利潤更是從2019年的0.09億元暴增到2021年的1.12億元。
2022年上半年,康為世紀的營收為2.66億元,較2021年同期的1.26億元增長110.23%;凈利潤1.01億元,較2021年同期的4122.06萬元增長144.82%,而對于業績增長,康為世紀在招股書中表示,主要原因系公司市場拓展工作穩步進行,各項業務持續推進,以及國內新冠疫情的常態化防控和全球新冠變異毒株傳播持續發酵,使得分子檢測相關產品的需求仍較為旺盛,帶動了公司業績的顯著提升。
此外,還有業績暴漲的致善生物、瑞博奧以及菲鵬生物等,以業績增幅最大的菲鵬生物為例,2019年至2021年,菲鵬生物營收分別為2.89億元、10.68億元、23.32億元,歸母凈利潤分別為5942.06萬元、6.33億元、14.76億元,招股書顯示,其最近三年復合增長率 184.03%,剔除新冠產品收入后的復合增長率為 58.08%。
02
有核酸檢測公司毛利率超90%
“縱觀以上企業,無一例外都受益于新冠疫情,在2020年出現了業績爆發”,外界普遍這樣認為,事實似乎也的確如此。
值得一提的是,除已過會企業外,翌圣生物原本計劃于11月25日上會,但上交所11月24日發布公告稱,尚有相關事項需要進一步核查,決定取消對翌圣生物發行上市申請的審議。
據其財報顯示,2019年至2022年上半年,翌圣生物營收分別為9786.25萬元、1.86億元、3.22億元、2.01億元,歸母凈利潤分別為180.58萬元、5296.89萬元、1.01億元、3214.55萬元,同樣在2020年后業績激增。
而從上述核酸檢測公司財報來看,還有一個共性,毛利率水平普遍較高,康為世紀、致善生物、瑞博奧、菲鵬生物4家企業的毛利率均超過50%,瑞博奧超過80%,菲鵬生物甚至超過了90%。
經統計,2019-2021年,菲鵬生物毛利率水平最高,公司主營業務毛利率分別為92.81%、94.02%、88.43%;瑞博奧主營業務毛利率也較高,分別為84.56%、82.28%、81.41%,“核酸檢測”的賺錢能力可見一斑。
03
亮眼業績還能持續多久?
不過,也有業內人士認為,靠新冠疫情“催肥”的亮眼業績,并不具備可持續性,而這也是市場以及監管層關注的重點,多家公司在回復中明確表示,新冠疫情帶來的業績增長具有偶發性,存在未來可能因為新冠收入下滑導致業績大幅下滑的風險。
拿達科為來說,目前,達科為與核酸檢測相關的產品包括核酸采樣管、核酸保存液,根據招股書,2020年達科為核酸保存液單價高達256.70元/升,核酸采樣管的單價則為4.13元/支,產品毛利率高達63.93%,而到了2022年上半年,公司核酸采樣管單價再次同比下滑35.15%至1.95元/支,核酸類產品毛利率只有16.30%。
再比如,另一家核酸檢測公司中翰生物,2021年的新冠檢測試劑收入8.33億元,而今年上半年僅1.85億元,公司則直接坦言新冠疫情所致業績增長不可持續,并且可能存在業績大幅下降的風險。
瑞博奧也在招股書提示新冠疫情對公司生產經營的風險“新冠疫情情況逐步獲得控制,公司新冠疫情相關產品及服務收入預計將出現下滑”,菲鵬生物也坦言,由新冠疫情帶來的業績大幅增長具有一定偶發性,若新冠相關產品未來銷售收入大幅下降,公司未來經營業績亦存在大幅下滑的風險。
有業內人士直言,“這些涉核酸檢測企業上市目的,無外乎是短期套利、長期布局以及兩者兼而有之三種情況,而不管是已經登陸資本市場的這些企業,還是說正在排隊的企業,其實大家都應該清楚一個道理,一場疫情可以成就一個行業,但同樣可以很輕易地摧毀掉。”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文章僅作為資訊傳播使用,既不代表任何觀點導向,也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猜你喜歡
核酸檢測到底有多賺錢?有公司毛利率超90% 排隊上市引發熱議
單單今年上半年,就有18家規模較大的公司利潤輕松翻倍,而且更有翻了277倍、185倍的“良好”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