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短2年市場份額下降超五成,單靠娛樂營銷出圈,沃隆食品玩不轉了?
-
收藏
0
“每日堅果”的鼻祖沃隆食品正在以肉眼可見的速度隕落。
談及“每日堅果”,你可能最先想到的是三只松鼠、洽洽食品、良品鋪子和百草味。但事實上,沃隆食品最早在2015年便在國內率先推出了“每日堅果”類產品,在堅果市場流量紅利中一炮走紅,并迅速鋪開了市場。
然而,沃隆食品“起了個大早,卻趕了個晚集”,在三只松鼠(300783.SZ)、洽洽食品(002557.SZ)、良品鋪子(603719.SH)等紛紛登陸資本市場之后,沃隆食品才于去年6月遞交申報稿,今年1月6日獲上交所受理,中信證券為獨家保薦機構。
資料來源:沃隆食品招股說明書。
從“堅果一哥”到接連被創始人、市場拋棄,單靠娛樂營銷出圈的沃隆食品似乎玩不轉了。
一、“混合堅果一哥”被市場拋棄,元氣還未恢復至兩年前
據公開資料顯示,沃隆食品是一家以堅果相關產品為核心的休閑食品生產商,主要從事自有品牌休閑食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自有的“沃隆”品牌“每日堅果”已成為該品類最具代表性和知名度的產品之一,并拓展了單品堅果、堅果禮盒、含堅果烘焙食品等新的產品品類,逐步向多品類、多層次的綜合型休閑食品生產商發展,目前主要產品分為混合堅果、單品堅果、每日果干、烘焙食品、禮盒系列五大類。
據招股說明書顯示,2019年至2022年上半年沃隆食品分別實現營業收入11.65億元、8.89億元、11.08億元和4.36億元,近年來有所波動,整體呈下滑趨勢。
雖然沃隆食品逐步向多品類、多層次的綜合型休閑食品生產商發展,但效果并不明顯。期間混合堅果類產品收入分別占主營業務收入的92.14%、85.73%、75.74%和69.62%,雖呈逐年下降趨勢,但收入占比仍然較高?;旌蠄怨惍a品無疑是沃隆食品收入主要來源。
再看盈利能力,同期沃隆食品分別實現凈利潤1.31億元、0.89億元、1.2億元和0.27億元,同營收發展趨勢一致,整體有所下滑。
沃隆食品之所以在2020年營收和利潤雙降,源于其依賴線下銷售渠道,近年來占比持續在65%以上,面對忽如其來的疫情,沃隆食品被打的措手不及,直至2021年也未能恢復到2019年的水平。
此外,沃隆食品在招股書中對2022年業績做出預告,預計全年實現營收10億元~12億元,較上年同期減少9.74%至增長8.31%;預計實現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0.90億元~1.10億元,較上年同期減少24.74%至8.02%。
對此,沃隆食品給出的解釋是,一方面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居民消費需求及意愿下降、各地疫情封控措施對物流和線下實體店鋪銷售產生影響,進而對線下渠道銷售造成較大的沖擊;另一方面,人民幣相對美元貶值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原材料采購成本,進而對毛利率產生負面影響。
與營收規模下滑相對應,沃隆食品“行業一哥”的地位也已經發生了動搖。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的調研數據顯示,2019年及以前沃隆食品在混合堅果行業的市場份額最高,2019年高達13%,但2020年和2021年卻被洽洽食品和三只松鼠趕超,市占率分別為7.6%、7.2%。也就是說,短短2年時間,沃隆食品的市場份額下降超五成,并且仍處于下降趨勢。
目前,我國混合堅果行業中TOP5企業包括沃隆食品、三只松鼠、洽洽食品、良品鋪子和百草味,除沃隆食品外,大部分企業市場份額仍在上升。這也就意味著,沃隆食品丟失的市場份額正在被洽洽食品、良品鋪子等搶占。
二、“本末倒置”,掉隊的罪魁禍首
“凡是都講求一個度”,但沃隆食品似乎并不認可。
之所以這樣說,源于其高額的銷售費用,以及可憐的研發投入,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要問沃隆食品靠什么出圈,無疑是憑借影視劇廣告植入快速提升知名度。
毫不夸張的說,沃隆食品總能精準的找到熱播劇,比如近年來火熱的《掃黑風暴》、《都挺好》、《我是余歡水》、《幸福到萬家》、《大博弈》等,沃隆食品主打食品總能恰當好處的出現在劇中,這看似悄無聲息的廣告植入成功吸引到觀眾眼球,也因此收獲銷量。
沃隆食品這種“狂砸”廣告的打法雖然提高了品牌知名度,提升了市場份額,但背后卻蘊藏著高額的銷售費用。
據招股說明書顯示,2019年至2021年沃隆食品銷售費用分別為1.9億元、1.79億元和2.16億元,占同期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16.34%、20.10%和19.50%,對利潤形成較大侵蝕。
其中,宣傳推廣費(包括廣告費費用、對經銷商的促銷及陳列支持等費用)、電商平臺費用(主要為在天貓、京東等電商平臺上的推廣費用)是銷售費用的大頭,合計占比在8成左右。不得不說,沃隆食品在宣傳推廣方面著實不少下功夫。
或許在沃隆食品看來,在這么一個競爭格局趨向分散的堅果類休閑食品行業,根本無需太高的科技含量,不如花點時間和精力從推廣角度著手。
的確,由于行業壁壘整體不高,且線上渠道流量去中心化的特點導致新品牌逐漸蠶食原有市場份額,疊加新冠肺炎疫情沖擊導致線下客流量減少,頭部企業市場份額有所減少、市場集中度進一步下降。
但沃隆食品沒有考慮到的是,堅果類休閑食品行業雖然有著巨大的市場容量,但隨著越來越多競爭者的進入,產品同質化問題也日益嚴重,越來越多規模較小、品控能力較弱的企業開始模仿行業龍頭的創新,經營同質化的產品,對消費者體驗造成較大的負面影響。
在這么一個競爭如此激烈的環境中,要想從根本上提升產品知名度,研發必不可少。
但一心搞營銷的沃隆食品,對研發“嗤之以鼻”。
據招股說明書顯示,2019年至2022年上半年沃隆食品研發費用分別僅為37.63萬元、157.61萬元、188.45萬元和91.72萬元,占營業收入的比重分別僅為0.03%、0.18%、0.17%和0.21%。對比同行業可比公司研發費用率,同期平均值分別為0.8%、0.93%和0.86%。
數據是最好的證明,無論從實際金額來看,還是從占比來說,沃隆食品研發力度均相當低。
沃隆食品忘了一個鐵定的事實,提升產品質量才是根本,營銷只是手段。“本末倒置”最直接的結果就是沃隆食品產品質量差,屢遭消費者投訴。
根據黑貓投訴平臺顯示,截至今年1月9日,沃隆食品的投訴量70多條,產品質量問題是重災區。
資料來源:黑貓投訴平臺。
有消費者投訴稱,“本人在天貓沃隆旗艦店買了一箱每日堅果750g活力款,核桃仁表面有很多小黑點,表皮不完整,吃起來有怪味,有苦味和油喇味,有些腰果也壞掉了,吐了一部分,扔了很多,明顯變質了。剛開始以為就一袋兩袋的,沒在意,小孩子也吃了一些,現在發現很多袋堅果都有問題。明明生產日期是20220***的,保質期12個月,在保質期內,食品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
還有消費者投訴稱,“沃隆旗艦店每日堅果吃出壞果,蟲卵。第一次反饋補償10元,第二次吃出提出補償15元或按商品余量補償不予全額退款”。
但顯然,沃隆食品要一條路走到黑,未來也不會管研發短板。
據悉,沃隆食品此次IPO擬募資7億元,將用于“生產智能化改造及智能倉儲物流中心建設項目”和“品牌形象及全渠道銷售網絡建設項目”兩大項目以及補充流動資金,只字未提產品研發的相關計劃。
資料來源:沃隆食品招股說明書。
三、本處于黃金發展賽道,卻引來創始人紛紛離場
IPO前,董事長兼總經理楊國慶直接持股比例74.1%,通過沃隆控股間接持股比例15%,合計持股89.1%,是沃隆食品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
資料來源:沃隆食品招股說明書。
但值得注意的是,在沃隆食品籌備上市前,創始人竟選擇紛紛隱退。
據招股書顯示,沃隆食品成立于2016年5月,由楊國慶、黃緒鋒、張立業三人共同設立,2018年5月第二次增資后,楊國慶、黃緒鋒、張立業持股比例分別為61.08%、18.80%和14.10%。
轉折發生在2019年2月,原總經理黃緒鋒將所持沃隆食品全部股份轉讓給楊國慶;隨后2020年11月,原監事張立業也將所持沃隆食品全部股份轉讓給楊國慶。自此,黃緒鋒、張立業相繼退出沃隆食品。
令人匪夷所思的是,2019年后的沃隆食品,正處于黃金發展賽道,當年首度進入青島市民營企業100強,2021年更是直接官宣為上市做準備。
但可惜的是,上述兩位創始股東離職原因并未披露。
除了創始人的“不看好”,紅杉中國也選擇了離場。
據天眼查信息顯示,沃隆食品僅在2018年獲得了由紅杉中國投資的天使輪,融資金額數億元。
資料來源:天眼查。
但蹊蹺的是,在沃隆食品招股書中,無論股權或債權相關,均未提及紅杉中國。
據“中國網財經”報道,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表示,“通過單一營銷打造大單品的模式已無法獲得消費者青睞,對比行業內其他公司,沃隆食品在產品矩陣的調整、銷售渠道的完善、團隊的夯實等方面并沒有對品牌進行激活,處于吃老本的狀態。作為最早出現在混合堅果賽道的老將,最終成就的卻不是沃隆,可以看出公司目前體系已經非常老化”。
酒香不怕巷子深,沃隆食品還是好好想想如何提升產品質量吧,搞些虛頭巴腦的意義不大。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文章僅作為資訊傳播使用,既不代表任何觀點導向,也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div>
猜你喜歡
沃隆食品IPO:每日堅果,還賣得動嗎?
而在這些主打零食的公司當中,即將沖刺IPO的沃隆食品頗為特殊,因為與來伊份、三只松鼠等經營多種品類的零食上市公司相比,它可以說集中到了極致。短短2年市場份額下降超五成,單靠娛樂營銷出圈,沃隆食品玩不轉了?
談及“每日堅果”,你可能最先想到的是三只松鼠、洽洽食品、良品鋪子和百草味。但事實上,沃隆食品最早在2015年便在國內率先推出了“每日堅果”類產品,在堅果市場流量紅利中一炮走紅,并迅速鋪開了市場。
貝多財經
共72篇文章
洞察商業故事,破解資本迷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