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研究室·每周回顧:發改委稱“兩新”政策加力擴圍;基金2024年業績首尾相差超100%
-
收藏
0

一、宏觀行業
國家發展改革委:“兩新”政策加力擴圍
1月3日上午,國家發改委有關負責人表示,2025年要加力擴圍實施“兩新”政策,更大力度支持“兩重”項目。要將水利支持范圍拓展至全國大中型灌區、大中型引調水工程;將重點都市圈城際鐵路建設等項目納入支持范圍;在全國范圍全面實施有效降低全社會物流成本行動。在去年提前下達今年約1000億元項目清單的基礎上,近期將再下達一批項目清單,推動盡快形成實物工作量。此外,要加力擴圍實施“兩新”政策,進一步提高新能源城市公交車及動力電池更新、農機報廢更新補貼標準。加大家裝消費品換新支持力度。將設備更新支持范圍擴大至電子信息、安全生產、設施農業等領域。實施手機等數碼產品購新補貼,對個人消費者購買手機、平板、智能手表手環等3類數碼產品給予補貼。
大型科技股“霸屏時代”要結束了?
標準普爾500指數去年上漲了約23%,其中一半以上的漲幅是科技巨頭們貢獻的。但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最新警告稱,隨著盈利增長放緩,這些雄心勃勃的科技巨頭可能難以在2025年主導市場。大摩財富管理部門首席投資官Lisa Shalett表示,利潤放緩“可能會讓一些押注于兩位數高回報的頑固分子感到驚訝”。“認為它們作為一個整體可以一起交易并引領市場的想法可能會在2025年動搖。”她補充說。根據媒體編制的數據,被稱為“科技七巨頭”的股票——Alphabet公司、亞馬遜公司、蘋果公司、Meta平臺、微軟公司、英偉達和特斯拉,預計今年的總盈利增幅為18%,低于2024年預計的34%。這或許可以解釋為什么投資者對該集團越來越警惕。
央國企及地方國資是2024拿地主力
在樓市新政持續顯效下,2024年10月以來,上海、深圳、杭州、成都等核心城市出現多塊地塊溢價成交,土拍熱度持續升溫。央國企及地方國資仍是拿地的絕對主力。2024年,拿地金額TOP100企業中,央國企及地方國資家數和金額占比超八成,其中央國企拿地金額占比約50%。受銷售能力、融資能力、交付能力等多方面因素影響,央國企獲得土地資源的優勢明顯,中海地產、保利發展、華潤置地、建發房產、招商蛇口、中建壹品、越秀地產、中國金茂等央國企位列拿地金額前十。2024年,拿地金額TOP100企業中民營企業僅11家,拿地金額占比僅為8.5%。其中,濱江集團2024年以219億元排在房企拿地金額榜第七位,龍湖集團以68億元排在第32位。
二、公司
70家上市公司業績預喜
截至1月2日晚9點,A股已有近70家上市公司發布2024年年度業績預告。其中,業績“預喜”(包含預增、減虧、扭虧)公司占比超七成,先鋒精科、君禾股份、聯蕓科技等多家公司2024年歸母凈利潤的預增幅度上限超過1倍。巨力索具、正和生態預計2024年業績扭虧為盈。君禾股份預計2024年實現歸母凈利潤7600萬元至8200萬元,同比增長107.54%至123.93%。孩子王預計2024年歸母凈利潤為1.6億元至2.11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52.21%至100.73%。消費電子龍頭立訊精密預計2024年實現凈利潤131.43億元至136.91億元,同比增長20%至25%。從行業來看,受所處行業景氣度回升、市場需求拉動等因素影響,機械設備、電子、基礎化工、國防軍工等相關上市公司預計全年業績向好。
茅臺發布2024年業績預告
在白酒行業持續調整的階段,貴州茅臺預計2024年營收、利潤保持雙位數增長。1月2日晚,貴州茅臺發布的2024年度生產經營情況公告顯示,經貴州茅臺酒股份有限公司初步核算,2024年度,公司生產茅臺酒基酒約5.63萬噸,系列酒基酒約4.81萬噸;預計實現營業總收入約1738億元(其中茅臺酒營業收入約1458億元,系列酒營業收入約246億元),同比增長約15.44%;預計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約857億元,同比增長約14.67%。同日,貴州茅臺還披露了其股票回購進展。當天,公司通過集中競價交易方式首次回購股份20.09萬股,回購金額近3億元。這也是貴州茅臺上市以來,首次出手回購。在2025年經銷商聯誼會上,茅臺提出2025年要解決好根本性的“供需適配”問題。
港股21家高教公司11家跌破面值
截至2025年1月2日,21家民辦高教公司,已有11家股價跌破1港元。2017年2月,宇華教育在港股上市,港股迎來了首家民辦高教公司。宇華教育上市初期,主要運營鄭州工商大學。一個月后,民生教育也在港股上市。除宇華教育和民生教育外,2017年還有新高教集團、中教控股等行業龍頭在港股上市。隨后幾年,民辦高教行業掀起赴港上市浪潮。據證券時報記者統計,2018年、2019年、2020年分別有4家、7家、4家民辦高教公司赴港上市,港股也逐漸形成獨特的民辦高教板塊。2021年,民辦高教公司受到市場熱捧,行業龍頭市值一度突破450億港元。但近兩年,民辦高教公司股價普遍大跌。“民辦高等院校現在需要解決的是教學質量、就業質量等問題。”業內人士坦言。
三、基金
基金2024年業績首尾相差超100%
伴隨著去年9月下旬以來,股市的回暖,以及債市的震蕩走高,相關基金凈值均迎來上漲。中國銀河證券基金研究中心數據顯示,2024年股票型基金、債券型基金、混合型基金的平均凈值增長率分別為9.15%、4.74%和3.76%;QDII基金、商品型基金的平均凈值增長率均超10%。
具體來看,Choice數據顯示,2024年,大摩數字經濟A、財通景氣甄選一年持有A、南方中國新興經濟9個月持有期混合(QDII)A位居前三,2024年收益分別為69.23%、51.85%、50.40%。記者留意到,基金首尾業績相差超過100%,金元順安優質精選靈活配置混合C、富榮價值精選混合C、華商智能生活靈活配置混合C等產品的2024年收益跌超30%。
對于2025年的投資機會,業內人士建議,投資者可以進行股基、債基等均衡配置。南方基金FOF投資部總經理、基金經理李文良表示,境內權益資產的風險偏好已經明顯回升,且相對于固收類資產的性價比仍然比較突出,投資者可以關注境內權益資產的配置價值。如果風險偏好較低,且含權產品投資經驗較少,則可以從偏債混合型FOF著手;如果風險偏好較高,則可以考慮權益類基金或者組合。
中信證券建議,中低風險投資者根據波動容忍度關注平衡型或穩健型“固收+”基金組合;中高風險投資者由1000指增、輪動風格基金逐漸轉至質量成長風格基金。(信息來源:廣州日報)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文章僅作為資訊傳播使用,既不代表任何觀點導向,也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猜你喜歡
公司研究室
共1301篇文章
解讀公司發展商業邏輯,揭秘資本市場背后迷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