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網絡小貸名單!27家注銷,44家注冊資本超10億
-
收藏
0
作者 | 王月
來源 | 鐳射財經
網絡小貸現狀
已注銷網絡小貸牌照如下:
注冊資本10億及以上的網絡小貸如下:
清理整頓
據「鐳射財經」不完全統計,市場中的存量網絡小貸牌照在280家左右,目前已至少注銷27家。從已注銷的牌照分布看,京東數科注銷的網絡小貸牌照數量最多,達到三張;其次是平安普惠,注銷牌照數量為兩張。度小滿、萬達、蘇寧、國美、網易等企業,也注銷旗下多余牌照。
網絡小貸監管政策向前推進,預計還會有更多的網絡小貸牌照被注銷。其中,像拉卡拉、螞蟻金服等擁有多張小貸牌照的主體,未來仍需要整合牌照資源,實現合規有序退出。
網絡小貸歷經十二年浮沉,已步入史上最嚴的整頓階段。
2010年,馬云于杭州申請設立阿里小貸,拉開中國網絡小貸市場序幕。而后,電子商務爆發,移動支付快速滲透,互聯網金融的基礎設施成型,線上小額貸款需求等待被發掘。
由于國內金融業屬于特許行業,機構監管限制互聯網金融的準入,互聯網平臺企業、上市公司、地產公司等主體,盯上審批權下放至地方金融辦的網絡小貸牌照,網絡小貸牌照成為線上小額信貸的重要展業載體。這也為網絡小貸的爆發增長埋下伏筆。
互聯網金融風口漸熱,催生網絡小貸規模。在2013年之前,全國網絡小貸數量屈指可數,不足十家。2015至2017年,網絡小貸牌照在全國遍地開花,各路資本涌入,而地方金融辦為招商引資,各出利好政策,順勢推動網絡小貸增長。
網絡小貸擴張過快,金融風險也開始蔓延。伴隨現金貸整頓,網貸亂象出清,網絡小貸被摁下暫停鍵。2017年11月,一份被標注特急的文件《關于立即暫停批設網絡小額貸款公司的通知》下發至地方金融辦,網絡小貸首次遭遇全國統一的嚴監管。
三年后,金融科技風險整治,開啟了網絡小貸行業第二階段清理整頓。平臺型金融科技企業旗下的網絡小貸業務,首當其沖,其他主體參照平臺金融科技企業規范自身業務。在此期間,網絡小貸新規浮出水面,展業規則、牌照數量從嚴從緊,監管口徑回歸中央,網絡小貸牌照價值縮水。
為了適應監管趨勢,不少企業選擇優化網絡小貸牌照布局,注銷多余或者無實際業務的網絡小貸牌照。與此同時,整個小貸行業也步入存量整理階段。
7月27日,央行發布2022年二季度小額貸款公司統計數據報告。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6月末,全國共有小額貸款公司6150家,較上一季度減少了82家。全國小額貸款公司高峰時期,數量高達9000多家,2017年至今數量持續縮減,各地方監管仍在清理失聯和經營異常的空殼小貸。
政策趨勢
回顧網絡小貸政策演變,可以清晰地看到網絡小貸的階段性整頓趨勢。
從《關于立即暫停批設網絡小額貸款公司的通知》、《關于規范整頓“現金貸”業務的通知》、《小額貸款公司網絡小額貸款業務風險專項整治實施方案》到《關于加強小額貸款公司監督管理的通知》、《網絡小額貸款業務管理暫行辦法(征求意見稿)》,網絡小貸行業的監管框架逐漸完善,由點和面的橫向監管過渡到穿透式監管。
第一,審批權限由地方升至中央。按照《網絡小額貸款業務管理暫行辦法(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網絡小貸新規”)要求,國務院銀行業監督管理機構制定小額貸款公司網絡小額貸款業務的監督管理制度,對極個別小額貸款公司需要跨省開展網絡小額貸款業務的,由國務院銀行業監督管理機構負責審查批準和監督管理。
第二,清理不合規牌照。網絡小貸新規在股權管理規定中要求,同一投資人及其關聯方、一致行動人作為主要股東參股跨省級行政區域經營網絡小額貸款業務的小額貸款公司的數量不得超過2家,或控股跨省級行政區域經營網絡小額貸款業務的小額貸款公司的數量不得超過1家。
第三,降低杠桿,壓縮規模。此前,網絡小貸監管政策較多停留在資質風險審查層面,當下監管對網絡小貸業務準入和業務范圍作更細化的限定,提高全國性網絡小貸經營門檻,防止平臺型資本無序擴張,互聯網金融風險蔓延。
除了監督管理提級外,網絡小貸新規也對跨省經營的網絡小貸公司的注冊資本金、融資及杠桿政策收緊。跨省級行政區域經營網絡小貸業務的小貸公司的注冊資本不低于人民幣50億元,且為一次性實繳貨幣資本。網絡小貸公司在聯合貸中作為合作方單筆貸款中出資比例不得低于30%。
第四,強化網絡小貸區域性定位。根據監督態度,小貸公司開展網絡小貸業務,應當主要在注冊地所屬省級區域內開展,未經國務院銀行業監督管理機構批準,網絡小貸公司不得跨省展業。結合網絡小貸清退現狀和牌照主體的戰略調整可推測,未來符合監管要求的全國性網絡小貸牌照數量會縮至較小規模。
第五,嚴格控制新設立網絡小貸。目前,全國性網絡小貸資格審批采取自上而下的監管流程,一張全國性網絡小貸牌照需要央行、銀保監會、地方金融監管部門同時批準,方可設立。新設立網絡小貸的出口,主要為網貸機構轉型,以及實力雄厚的企業。
關于網貸機構轉型網絡小貸,按照83號文(《關于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轉型為小額貸款公司試點的指導意見》)規定,網貸機構轉型成為單一省級區域經營的小貸公司,注冊資本不低于5000萬元;轉型全國經營的小貸公司,注冊資本不低于10億元。另外,網貸機構轉型網絡小貸,必須要有能充分消化存量業務風險的股東支撐,這也就大幅提高轉型門檻,事實上,網貸轉型全國網絡小貸的案例非常罕見。
業務方向
盡管網絡小貸新規的正式文件還未下發,但從網絡小貸業務現狀和平臺型金融科技企業整頓看,網絡小貸新規的方向基本上是確定的,只是政策過渡期調整的問題。對網絡小貸業務采取穿透式監管,有利于規范互聯網金融秩序,也能提升網絡小貸主體對金融風險的敬畏之心,進而督促行業回歸本源。
當行業門檻大幅提高,合規標準明確后,存量的網絡小貸牌照必然也會面臨清退波動。若不想注銷牌照,網絡小貸公司接下來的出路有三條:其一,出手增資,開展業務;其二,轉讓牌照,獲取溢價;其三,出租牌照,躺賺通道費。
對于頭部互聯網金融平臺而言,在沒有取得消費金融牌照的情況下,保留網絡小貸牌照在戰略層面是值得肯定的。于是,頭部助貸平臺盡管較少占用牌照資源開展信貸業務,但也愿意出手增資網絡小貸牌照,以符合監管要求,為金融業務取得背書。
京東、騰訊、美團、字節跳動、攜程、360數科、度小滿、OPPO等平臺均對旗下網絡小貸進行增資,注冊資本增至50億及以上。增資額度最高的是騰訊旗下財付通小貸,注冊資本增至100億元。網絡小貸布局較晚的字節跳動,近期也把旗下中融小貸的注冊資本增至90億元。
據不完全統計,當前已有44家網絡小貸注冊資本達到10億及以上,其中,12家注冊資本達到50億門檻。對照監管對跨省經營網絡小貸的要求,二百多家中的十余家,已經是極少數了。
從上述44家網絡小貸的結構看,仍有大部分的注冊資本僅符合省內展業要求,跨省經營可能還需補充資本金。深圳小贏小貸、撫州新浪小貸、金投行小貸、深圳鵬友小貸,雖然由網貸轉型而來,受83號文指導,但網絡小貸新規正式下發后,仍可能需要與其他主體的監管標準保持一致。
轉讓牌照,變現離場,也是不少網絡小貸牌照方的想法。可是,牌照的需求者較多,但真正轉讓落地的僅是少數。畢竟,自網絡小貸政策收緊后,牌照轉讓難度也開始增加。難度不僅體現在受讓方的資歷背景,而且還體現為監管的態度。
最后來看出租牌照。目前網絡小貸牌照出租市場價格在200-300萬之間,需求也呈現上升趨勢,主要受助貸、貸超持牌影響。近兩年金融科技整頓和信息保護權重上升,助貸和貸超的導流業務被置于更加嚴格的合規框架內,尤其是《金融產品網絡營銷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更成為助貸持牌的導火索。
雖然新規還未正式出臺,貸超和助貸平臺已開始對牌照資質提前籌備。在助貸從業者看來,該監管新規對非持牌的助貸、貸超影響最大,上游渠道按照政策指導要求助貸或貸超必須持牌,若想保證獲客、App上架、渠道簽約等業務環節合規順暢,持牌是大勢所趨。
網絡小貸看似有多條路可選,但每一條都不容易,或依賴資本,或憚于規則。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文章僅作為資訊傳播使用,既不代表任何觀點導向,也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猜你喜歡
金融監管總局:規范小貸公司外部融資,嚴格“1+4”融資杠桿倍數指標
金融監管總局在廣泛征求意見基礎上,于近日制定發布《小額貸款公司監督管理暫行辦法》。國資入股三年欲退出,這家網絡小貸怎么了?
“多來點網絡小貸”的大股東江西金控集團欲退出,其宣布轉讓多來點網絡小貸股權之時,距離入股時間僅三年左右。湖南的網絡小貸旗下“掛靠”多款杭州的借款APP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借款平臺意識到,想要長遠發展必須要合規。為了實現持牌經營,他們以合作名義,實際更像“掛靠”,聯合第三方網絡小貸共同提供貸款服務。銀保監會:全面叫停新設網絡小額貸款從業機構
網絡小貸監管政策向前推進,行業秩序更加規范,這不僅能推動網絡小額貸款行業規范經營,而且利于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借款最高可分96期?網絡小貸公司涌入社交獲客
目前,仍對網絡小貸牌照感興趣的公司已是鳳毛麟角。此前,互聯網大廠、手機生產商等是網絡小貸牌照的主力軍,這些公司基本都在網絡小貸牌照的價格高點時已經購入或者自主申請獲得牌照再次購買牌照的需求極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