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萬?30萬?小米汽車定價多少合適
-
收藏
0
距離小米首款汽車SU7的上市發布會,越來越近。
雷軍賭上尊嚴的最后一次創業,靴子快要落地。
這款車還沒上市,就已經被劇透得人盡皆知。
小米自從2021年3月正式宣布進入智能電動車行業,到第一款車上市,歷時33個月。
作為新勢力后來者的小米汽車,在新能源汽車已經經歷過一輪洗牌的現實中,究竟能不能在卷生卷死的國內新能源車市殺出一條路,其第一款車的定價至關重要。
雷軍在12月17日接受《面對面》采訪時稱,對小米的首款車型肯定有預期,特別擔心一上來不火,大家都不買;更擔心的是如果大家都來買,這一等要等一兩年,肯定會被罵慘了。
一位業內資深人士對汽車商業評論稱,小米SU7的合理定價,應該和作為“水桶車”的智界S7差不多。“水桶車”的意思是各項參數和性能都沒有短板。
原吉利研究院院長、現順為資本投資合伙人、亦是小米汽車“關鍵先生”的胡崢楠在12月22日發微博稱:“冬至,北方吃餃子,南方吃湯圓。咱就兩個一起上,就不猜價格了。”
好事的網友稱,這表示小米汽車發布會有兩款車,17個餃子暗示17萬元起步,30個湯圓暗示頂配30萬元整。
小米汽車的目標“米粉”車主們可能會覺得超過20萬元的價格比較貴。
眼下的輿論,似乎在逼著小米將造手機的邏輯平移到造車上來:成為價格殺手。一旦小米SU7低于20萬、扮演了價格殺手的角色,它就和手機別無二致,再次進入薄利多銷的路徑依賴,品牌再想要往上走就難上加難。
Taycan的“親戚”?
根據網友們拍攝到的無偽裝實車的路試圖片和視頻,小米SU7被評價" 像保時捷 Taycan"。
從側面來看,二者的輪廓確實相似,溜背式的轎跑車身,翼子板、車窗條,Brembo彩色剎車卡鉗,尤其是五輻條樣式的輪輞造型,細節設計都神似。

封閉式的前臉造型,鑲嵌在引擎蓋上的LOGO,跟保時捷也很像。
車尾部分,是小米申請了專利的可調角度電動尾翼及回旋鏢式貫穿式尾燈
確實,保時捷Taycan的設計太經典,以至于后面的轎跑設計都難逃它的影子。不過這也從一個側面說明了小米這款中大型轎車顏值在線。
雖然車身信息一直真真假假、虛虛實實,工信部新一批新車申報目錄里,透露了小米汽車的核心三電信息。
11月15日,工信部發布《道路機動車輛生產企業及產品》(第377批)以及《免征車輛購置稅的新能源汽車車型目錄》(第七十二批)公告。產品型號為BJ7000的小米牌純電動轎車正式進入工信部最新一批新車申報目錄,車輛型號為BJ7000MBEVA1、BJ7000MBEVR2的小米SU7兩版本車型亮相免征車輛購置稅的新能源汽車車型目錄。
根據小米汽車在工信部的申報信息,SU7的生產資質為北汽越野車公司,軸距為3000毫米,長寬高分別為4997/1963/1455毫米,提供兩個版本,主要區別在于電池包容量和續航里程上。
其中,單電機后驅版本搭載73.6kWh的弗迪磷酸鐵鋰電池,續航為628km(20寸輪轂)或668km(19寸輪轂);雙電機四驅版本則搭載101kWh的寧德時代三元鋰電池,續航為800km(19寸輪轂)或750km(20寸輪轂)。
除了造型和三電,作為手機廠商造車,純電轎跑還必須有不能遜于同級的智駕和智艙。
2021年8月,小米全資收購自動駕駛公司DeepMotion Tech Limited(深動科技),后者在高精定位、高精地圖和3D場景重建等領域有較為廣泛的布局。
今年8月11日,小米正式對外公布自動駕駛技術的最新進展,采用全棧自研算法的技術。根據新車激光雷達頂配可以推測,小米 SU7 的智能駕駛輔助系統應該接近 L3 級。
此前,小米還發布了澎湃 OS 操作系統。小米稱其為 " 劃時代的里程碑 "。
胡崢楠今年10月發布的微博可窺見一斑:以人為中心開發的人車家全生態操作系統,在技術異構條件下,能夠實現數據暢享和算力的跨設備流轉;基于深度進化的 Android 及小米自研的 Vela 系統融合,既支持實時系統,也可以超輕量化布局,并且不需要放棄安卓的豐富生態,徹底重寫底層架構。
目前,車機操作系統主要有三種方式:一是華為的鴻蒙系統;第二種是自研或供應商提供的解決方案,目前大多數車企采用這種方案;第三種是通過收購手機企業移植現成系統,比如正在吉利系搭載的魅族無界系統。
小米顯然是效仿華為,用已有的手機等智能生態優勢,在操作系統上構建底層優勢。
一位業內匿名人士對汽車商業評論稱,從小米已經透露出的產品配置來看,和市面上已經有的電動轎跑在性能上差別不大。
問題就在于,小米敢不敢劃定超過20萬元的價格。
兩難的定價
第一款車的定價將決定小米汽車的品牌形象。也因此,小米對第一款車的信息透露一直嚴防死守。
此前,網友們猜測,在手機領域是價格殺手的小米,在電動汽車領域也會平移它在手機領域的邏輯。
網友們認為小米SU7的價格,應該從14.99萬元到18.99萬元。押20萬元以上的也有,比如此前一些媒體認為SU7的價格區間應為20萬-30萬元期間,高配版為 29.9 萬元。
上述業內人士稱,20萬元以下的定價恰恰是雷軍想要避免的。
從競爭來看,就連小米自己都承認,小米汽車來得時間比較晚。
如今,新能源車市已經洗過一輪牌,各細分市場都有強者把守,純電動汽車的價格也屢次下探,強如華為在推“界”字輩新車時,都不得不向價格低頭,余承東稱“四款車都是虧錢在賣”。這些壓力無疑都給到了雷軍。
不論是頻頻曝光的車身信息,還是“年輕人的第一輛保時捷”這種宣傳,都讓小米面臨著是否要做價格殺手的選擇。
雷軍之所以選擇造車,除了他自己說的“天命所歸”,更有他需要為小米集團尋找新的增長點。像華為一樣,造車可以成為它們更大的智能圖景的一部分。
小米集團的業務板塊包括智能手機、IoT與生活消費產品、互聯網服務及其他收入。
其中,智能手機業務占了營收的近六成。
11月20日,小米集團發布的季度財報顯示,第三季度營收為708.9億元,同比增長0.6%;調整后凈利潤為59.9億元,同比增長182.9%;凈盈利為48.69億元,去年同期凈虧損14.76億元。
具體業務方面,小米集團的智能手機業務收入為416.49億元,同比下降2%,主要由于平均售價(ASP)有所下降;IoT與生活消費產品收入為206.73億元,同比增加8.5%;互聯網服務營收為77.56億元,同比增長9.7%;其他收入為8.17億元。
雷軍曾說過,“小米綜合凈利潤率永遠不超過5%”。小米手機入局時就是價格殺手。雖然它的出貨量在全球排第二位,但走的是薄利多銷的路徑。
小米進軍汽車,絕不想要只有5%的綜合凈利潤率。作為上市公司,財報就像一根皮鞭在后面抽打著管理層。

造車的前期投入是巨大的。雷軍稱,小米在造車上的投入,比其他車企多了十倍的人員和資金,而他自己是抱著“志在必得”的方式造車。
僅一款SU7,就投入了超過100億元和3400名工程師。
中信證券的研報認為,從研發費用&Capex 投入的角度,參照特斯拉和蔚小理四家公司的財務數據,對于造車新勢力而言,百億元的研發&Capex 投入是門檻和必要條件。
從銷量數據的角度,理想、小鵬和蔚來達到年銷 10 萬輛所需的時間大致為 3-4 年的時間;從毛利率數據來看,2020 年蔚小理的毛利率分別轉正,其中理想小鵬和蔚來的毛利率分別為 16.4%、4.6%、11.5%,對應年銷量分別為 3.3 萬輛、2.7 萬輛、4.4 萬輛。2021-2022 年伴隨著銷量的提升,蔚小理的銷量約為 9-13 萬輛,對應的毛利率均超過10%。
年銷10萬輛,毛利能轉正。如何能保證年銷10萬輛?
就看米粉們買不買帳。
上述知情人士稱,從品牌的溝通策略來看,中高端品牌一般要高于消費者的認知,它給消費者創造一種仰望和期待,使得消費者愿意花更多的溢價去購買,從而帶給消費者被賦予的社會和社交影響力的想象。
小米手機一開始就選擇了低價進入的策略。這樣的品牌溝通策略帶來的結果是,米粉們的心理預期錨點低:如果和同級的硬件一樣,小米就需要比同級的產品便宜很多,如果小米跟同級產品一個價錢的話,硬件就要比同級的高很多。
雷軍顯然不想讓汽車業務也形成手機的品牌溝通策略。
小米SU7的定價,將決定它的銷量和品牌溢價。
小米汽車的目標客戶,也是小米手機的中高端用戶。中信證券研報認為,目前中高端 MIUI 用戶占國內總體 1.5 億用戶的比例突破 20%,也即中高端用戶基數突破了3000萬。
上述業內人士稱,小米汽車的用戶是對價格非常敏感的群體。這個群體不僅對價格和價值敏感,對于自我認知也是敏感的,習慣于用“極客”和性格等多元的標簽來掩蓋在社會上比較脆弱的定位。他們非常不愿意被說成“就是沒錢所以買了一個高仿保時捷”。
這就造成了定價上的兩難。
如果高于20萬元,定價在22萬-28萬元的區間,對于小米汽車的品牌形象和定位是有益的,但首批米粉車主們不一定會稱心如意;如果低于20萬元,小米汽車將復制小米手機的價格殺手角色,品牌和價格難以再往上走。
不過,前述知情人士稱,雷軍的性格也有可能會將錯就錯,“他可能會真的沖一把,把價格干到底”。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文章僅作為資訊傳播使用,既不代表任何觀點導向,也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猜你喜歡
為什么定價再高,小米汽車也得虧本賣車?
小米汽車,從官宣造車到正式交卷,已經走過了三年的時光。如今,雷軍將迎來他人生中最重要的那一分鐘——公布小米首款汽車小米SU7的正式售價。“投降吧外面全是友商”,新能源車企狂卷價格,留給雷軍的定價不多了
連日來新能源車紛紛降價,小米汽車價格還沒發布便遭到重重圍剿,粉絲調侃稱:“雷軍投降吧,外面全是友商。”
華夏智能汽車
共60篇文章
解讀行業趨勢,解析車企動態解碼汽車人事。華夏能源網旗下專業新能源汽車號。